第十二章 一起上船

    第十二章 一起上船 (第2/3页)

白的。”熊立春做山贼,一向也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刀尖上跳舞。

    “我们走后,宁州就交给熊将军了,行事一定要依着规矩,否则我大军掉头就灭了你!”

    “是,是,卑职一向替天行道,不敢干坏事!”熊立春保证道:“汪将军就放心去杀鞑子吧,我老熊一定守好宁州,人在城在,誓死报效汪将军!”

    “守是一定要守好的,但也不用死守。”汪克凡笑道:“如果鞑子派大军来剿,就率部退回幕阜山,不要死守送了姓命……”

    扶植熊立春,是汪克凡迫不得已的选择,他手下虽然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但据守偏远的宁州还是绰绰有余,起码能给满清捣乱,为恭义营分担压力。恭义营走后,一切都看熊立春自己的本事,如果他胡作非为,就会自取灭亡,如果他能撑下来,就多了一块抗清的根据地。

    第二天早上,恭义营离开宁州。

    周国栋已经占领了武宁县,又搜集了一批船只竹筏送回宁州,恭义营分成几批乘船出发,沿着修水河顺流直下,半天时间就到了武宁。

    武宁位于修水河中游,也是丘陵群山中的一处盆地,向东是修水河下游的建昌和鄱阳湖,向北是九江府,向南是南昌府,恭义营占领了武宁,就打开了进入江西的大门,南来北往,任意驰骋。

    恭义营并没有急于出兵,而是在这里暂作休整,并竖起大明的旗帜,发动百姓义兵联合抗清。

    听说恭义营在宁州的所作所为之后,武宁的士绅豪强惶惶不安,他们都是地方上的头面人物,投降满清之后必然要纳税交粮,和满清的官吏打各种交道,如果被恭义营安上一个汉歼的罪名,砍了脑袋也没地方喊冤。

    和恭义营对抗肯定是死路一条,躲又躲不过去,他们只好主动和汪克凡合作。

    “啪!”

    龙虎将军印重重地盖了下去,汪克凡再抬起手的时候,委任状上多了一个红彤彤的印章。

    “兹委任樊文钦为大明武宁义兵游击将军……”

    汪克凡拿起委任状吹了吹,郑重其事地递给了樊文钦。樊文钦是武宁县里的望族大户,祖上出过好几个进士举人,在本县势力很大,满清占领武宁之后,对樊文钦反复拉拢,许以高官,但樊文钦爱惜自己的名声,一直没有出仕。

    虽然不愿做满清的官,但他更不愿举旗造反,只想平平安安当个顺民,接过这份委任状,樊文钦脸上的笑容比哭还难看。

    “汪将军,这不合官制规矩啊,拿出去不算数的……”他一眼就看出了这份委任状的毛病。

    “噢,哪儿不合规矩?拿来改一下。”汪克凡的表情很诚恳。

    “算了算了,就这样吧。”樊文钦把委任状小心收了起来,非常后悔自己多嘴,这份委任状越是狗屁不通,将来越容易为自己分辨。

    “樊将军,这些壮士都是你手下的义兵,大家认识一下吧。”

    汪克凡一指樊文钦的身后,近千名衣衫褴褛的土匪山贼一起举起手中刀枪,齐声高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