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对衡阳兵工厂的要求

    第三章 对衡阳兵工厂的要求 (第2/3页)

火器?火器现在生产的还少吗?修械所一半以上的生产能力都集中在火枪火炮上,难道还嫌不够?

    “请问军门,铠甲不用做了吗?还有鞍具、刀枪、弓箭、抬枪、鸟铳,这都是军中急用的东西啊!”古进同代表众人发问。

    “鞍具、刀枪和弓箭都交给井冈山分厂来做,抬枪和鸟铳也要减少生产规模,尤其鸟铳不能再做,把精力都集中在燧发枪上面,再造些新式的佛郎机大炮就行了。”汪克凡郑重说道:“燧发枪的标准化生产还要进一步加强,缺人就招人,缺家什就花钱去买,一定要在半年内把产量提高到每个月五百支以上,这是必须完成的死命令!”

    燧发枪对火绳枪的优势,就像航空母舰对战列舰,新式武器的出现会直接导致旧武器的淘汰,鸟铳现在可以直接停产,用燧发枪逐步更换。

    “五百支!这也太多了,怕做不出来呀!”王景是燧发枪生产的负责人,被汪克凡的话吓了一跳,修械所现在拼死拼活的,一个月也造不出一百支燧发枪,猛的提到五百支,这怎么可能完成:“就算把所有的工匠都调去做燧发枪,人手还是不够,更麻烦的是原料不足,火药和精铁尤其缺少,五百支枪做不出,做出来也打不响。”

    “人手不足好办,只要坚持标准化生产,把枪械分成一个个零件,招些新人来一样能做。”汪克凡说道:“至于造枪的原材料嘛,这件事我会处理,保证什么都不缺。”

    方正铮皱皱眉头,提醒道:“新人不好管理,招来太多,怕也不济事。”

    这个年代的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学手艺都靠师傅言传身教,适应兵工厂的工作更需要一个过程,想实现每个月五百支的产量,半年时间实在太短了。

    “这就是我要和大家说的第二个问题,修械所初建的时候都是因陋就简,上上下下的关系有点乱,我打算把衡阳兵工厂彻底划入楚军,工匠长夫都一律领军饷,表现好的可以直接授与官身。”

    匠户变官身?这个弯拐的太急,又关系到兵工厂近千人的切身利益,古进同和王景等人都愣住了。

    过了片刻,古进同才问道:“像下官这样的,也要转成武职吗?”

    古进同是修械所的负责人,六品主事的文官职务,如果转成同级的武官,似乎吃了个大亏,而站在他身旁的王景更加紧张,他现在是八品知事,绿豆大小的一个小官,如果再转成八品武官的话,就变成了更小的芝麻了。

    “当然要转,但原来的文职不撤,和外人打交道也方便些。”汪克凡笑道:“可别瞧不起武职,咱们楚军不停打仗,没有以文治武的说法。”

    这感情好,古进同和王景等人疑虑尽去,文武两头都占着,还能领更高的军饷,当然是对兵工厂的一种特殊照顾,而那些工匠都能当官,更是前所未有的恩典,干起活来肯定不遗余力。

    ……

    会议结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