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第一一四章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第2/3页)

反清复明已经没有可能,整个社会的大形势已经变了。作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妥协以求自保,从刚烈变成懦弱,可以理解,没必要过于苛求。

    这个过程肯定是非常痛苦的,黄宗羲的内心受到过何种煎熬,不得而知……

    汪克凡出神片刻,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对着顾炎武笑道:“抗清大业,千头万绪,本镇思贤若渴,一时忘形了。”

    “无妨!军门正当少年,却整日里不苟言笑,今天能这样露出真性情,我倒觉得更亲切些。”顾炎武应了一句,突然收起笑容,正色说道:“黄梨洲临走之际,托学生问一句话,还请军门诚恳回答,千万莫要欺心。”

    “你说。”汪克凡点点头。

    “黄梨洲所问的,就是军门所图,究竟为何?”顾炎武有些为难地开口,接着说道:“其实我也想知道,军门是在做什么?学生与军门相识于萍末,有些话交浅言深,倒不该说的,但眼下山河沦陷,神州陆沉,却等不得再躲躲藏藏。在江西和湖广走了这一遭,所见所闻让我大开眼界,楚军兵强马壮,百姓安居乐业,军门所作所为于国家有大功,任谁都要承认的。”

    他顿了顿,又说道:“但看得多了,学生却有些疑虑,军门与士绅豪门为敌,不尊朝廷号令,蓄养十余万大军,若在太平年月,这是作乱之道,当此乱世,则为枭雄之路……汪军门,你到底要做什么?”

    书生气!

    汪克凡身边的人,看到的,听到的,都比顾炎武多得多,但是从来没人敢问出这句话。只有一身书生气的顾炎武,包括已经溜号的黄宗羲,才会直言不讳。

    周围突然静了下来,只有江水打在船帮上,发出轻微而不断的响声,汪克凡看着顾炎武,脸上突然露出了微笑。

    愿意问出这句话,就是说明,他和黄宗羲愿意和自己交心了,这两个人都有强烈的轻君虚君思想,绝不是对皇帝愚忠的文人士大夫……换句话说,顾炎武此时虽然唇枪舌剑,面色冷峻,其实却不是兴师问罪,也不是祢衡骂曹,其实却是……

    是一种试探!

    “我所求的,就是黄梨洲昨天说的那句话,要是没记错的话,这话其实出自亭林先生吧——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汪克凡停顿片刻,又说出了后面的一句:“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所谓志同道合,就是有相同的志向,才能走上共同的道理,顾炎武的这句话,正是汪克凡的追求。

    穿越以来,他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就是为了改变那段最黑暗的历史。如果没有这样的追求,完全可以买舟出海,或者想个别的什么法子自保,以穿越者的能力,只想混个锦衣玉食,实在太简单了。

    起兵抗清,汪克凡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从一开始,就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准备。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只求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

    顾炎武看着他,目不转睛,久久没有说话,仿佛想看到他的心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