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天子之怒

    第一三一章 天子之怒 (第2/3页)

形于色,在群臣眼里越发深不可测。

    这两个月来,朝廷里风波不断,隆武新政触到了士绅地主的根本利益,只靠皇帝的个人威望是压不住的,但是很多人也没想到,竟然会差点发生政变。这件事尚未平息,紧接着税制改革,增加官员俸禄,汪克凡又连抢四库,各种各样的变故令人眼花缭乱。

    去年孔有德攻占湖南,清军一度逼近湘桂边界,距离桂林只有三百余里,朝廷上下竭尽全力支援湖南战事,但是等到危机化解之后,大家就开始考虑自身的利益,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再加上汪克凡这个大军阀参合进来,朝局愈发凶险,围绕隆武新政的斗争虽然还没有分出胜负,胜利的天平却已渐渐倾斜。

    除了吕大器的嫡系只能死扛到底之外,其他的文官勋贵们现在都面临选择,谨慎些只想自保,胆子大的就想抓住机会……庄严肃穆的朝堂上,大家都默默等待着隆武帝的到来,没人开口说话,心里却转着各自的心思。

    过了大约一刻钟,随着太监的通报,隆武帝朱聿键和唐王朱聿鐭一同走了进来,内庭太监王坤和庞天寿跟在后面。

    见到这一幕,文武百官都有些错愕。难怪隆武帝会迟到,他和唐王兄弟两个,一大早就凑到一起,不知道在商量些什么。吕大器不由得惴惴不安,看看隆武帝再看看唐王,他们偏偏都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看不出任何端倪。

    明朝没有宰相,早期的时候,政务散于六部,事无大小都要在朝会上解决,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文官集团的崛起,内阁渐渐取代了宰相的角色,朝会又变得比较简单了。隆武帝上朝后,和官员勋贵见礼后,按惯例先处理近两日内阁票拟的奏章,都是事先经过商议和披红准备好的,只要照本宣科就是。

    接下来是六部九卿的日常奏对,隆武帝又特意和辽王、邓王等几位亲王说了一会改革税制,增加俸禄的事情。这几位亲王都是从北方逃难过来的,在南方没有生意矿产,增加俸禄对他们倒有些实惠,这些王公勋贵家里都养着上百几百口子人,很多都有官身,增加俸禄后负担就减轻了。

    “诸位爱卿,云南今年的岁贡中送来了十万斤精铜,正好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如今两广和湖广商路兴旺,只因银钱短缺,多有不便,朕有意再铸五万贯隆武通宝,这十万斤精铜正好派上用场,孙可望这回也算立了一功,该如何封赏,由吏部和礼部议一下,尽快呈个折子上来……”

    交待完这件事,隆武帝点了十来个大臣的名字,其中除了几位内阁成员外,还有六部主官和汪克凡、黄锦等人,一起入偏殿议事。这是朝会上很常见的现象,大会开完开小会,有什么事情先在小会上定调子,到了朝会上就是例行公事的宣布执行。

    但是,长期装病的吕大器不在其中,而且整个早朝期间,隆武帝就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