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连吃带拿不客气

    第一三三章 连吃带拿不客气 (第2/3页)

解决,而且越早解决越好。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如果一直拖下去的话,反而有可能失控,万一那家军阀因此激起兵变,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隆武帝和汪克凡的目标是一致的,改变以文治武的现状,实现文武互不干涉,互相配合,是最理想的结果。

    这场关于国家权力结构的斗争,围绕是否加封孙可望展开,赞成派和反对派都坚决不肯退让,矛盾不断激化。

    这个时候,隆武帝再次出招,请辽王、唐王等王公勋贵参与讨论此事。

    既然要给孙可望等人封王,请辽王、唐王这些王爷一起商量商量,似乎是很合理的事情,文官们却立刻感到了莫大的压力,有些撑不住了。隆武帝这一手,堪称是奇兵突出的纵横之计,把王公勋贵一起拉下水,文官们左右支拙,防不胜防。

    他们发对加封孙可望等人,无非是为了打压武将,王公勋贵插手之后,事情变得复杂了。这些王公勋贵被圈养多年,每天只能混吃等死,很多人都心有不甘,对参政议政非常热情,有些支持加封孙可望等人,有些反对加封孙可望等人,但是不管支持还是反对,这些王公勋贵都非常活跃,有一些官员开始向他们靠拢,眼看着又有一股政治势力即将形成。

    文官们拼命打压武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但是武将们大多在外征战,和他们比起来,同样呆在桂林的王公勋贵似乎威胁更大,再这么发展下去,很可能是引狼拒虎,得不偿失。

    唐王主持吕大器案的审理,已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些王公勋贵如果大规模的插手朝政,仗着他们尊贵的身份,文官们很难与之抗衡,到时候朝廷里没有南党、东林党什么的,变成了唐王党、辽王党、周王党等等,文官们只能给他们当碎催,这个可怕的场景,想一想就不寒而栗。

    虽然王公勋贵现在还没有掌权,还没有形成一股真正的政治势力,但是老虎一旦从笼子里放出来,想要抓回去就难了,文官集团开始出现分裂,有些人还想打压武将军阀,有些人却转头来攻击王公勋贵参政,朝廷上下越发混乱。

    楚勋和帝党一样,在这一系列的事情里坚定的站在隆武帝一方,对保守的文官集团发起连续进攻,文官虽然还在勉强坚持,但在这一连串的组合拳打击下,已经摇摇欲坠,不知道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汪克凡却置身事外,离开桂林之前,他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没时间参与这些朝堂争斗,在背后帮着隆武帝和傅冠等人出出主意就行了。

    他抢走的十五万两银子,只是一道开胃菜,后面需要的还更多,才是真正的大头。楚军十余万人马,按每个士兵每月一两半军饷计算,一年的军饷大约需要二百万两白银,再加上其他的消耗,三百万白银都未必够花,汪克凡打算,让隆武朝廷分担四分之一到三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