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瓦屋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第一一一章 瓦屋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第2/3页)

炮声,一颗颗炮弹高高飞上天空,对着那队清军哨探劈头盖脸砸了下去!

    楚军的臼炮射程有限,打到清军营寨附近非常勉强, 这队清军哨探却已经进入射程,几十门臼炮瞄准他们手里的火把同时开炮,臼炮较大的误差反而造成一种类似弹幕覆盖的效果,让这一小队清军哨探躲无可躲。

    大炮打蚊子。

    虽然很浪费,但是蚊子死定了。

    随着一声声惨呼,清军哨探接二连三被炮弹击中,阳朔兵纷纷探出脑袋看去,虽然看不清楚,仍然幸灾乐祸地很高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轮到清军挨揍,幸灾乐祸的阳朔兵士气大振。

    唐苗子轻轻吐口气,吊着的心终于放进肚子。

    这场炮击来得太及时了,如果被清军哨探摸上来,阳朔兵虽然能够把他们消灭,自己的隐蔽位置却会暴露,清军会发起更加猛烈密集的炮击,阳朔兵很可能顶不住,大量逃跑导致崩溃。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唐苗子就算栽到家了,升官发财的美梦将彻底破灭,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焦琏的怒火。

    多年以来,明军对清军一向败多胜少,除了楚军之外,一仗能够斩首几十级就算了不起的大功,像一七七高地那样一仗打死四百多个鞑子更为罕见,再打上这么几仗,焦琏和唐苗子必然名扬天下,加官进爵如探囊取物。

    焦琏想封侯,唐苗子也想跟着混个伯爷当当。

    所谓得陇望蜀,经过一七七高地的战斗后,焦琏的期望值已经大幅提高。唐苗子也期望再建奇功,所以才坚决要求参加瓦屋山之战。如果未曾开战就被清军的大炮把部队打垮,丢人现眼还在其次。很可能还将受到焦琏的严厉惩处。

    在楚军炮兵的配合下,危机已经过去,再坚持半个时辰天就要亮了,发起总攻后就到了阳朔兵的表演时间。

    对于楚军的这种迫近攻坚的战法,唐苗子信心十足。

    清军的大炮很厉害,在总攻前尽可能迫近目标,就能避开可怕的炮火封锁。这有点像偷营劫寨,但又有详尽的情报,细致的计划。周密的准备,精确的时间配合,炮兵和步兵之间,崇阳营和阳朔兵之间协同作战,各自的战术目标都非常明确,和更多即兴发挥的偷营劫寨完全不同。

    下意识地,他的目光转向瓦屋山南侧。

    那里是崇阳营的隐蔽位置,刚才也有清军哨兵示警,猛烈的炮击同样持续了一刻多钟。但是好像泥牛入海一样,瓦屋山南侧一直静悄悄的,和阳朔兵这边的骚乱明显不同,唐苗子甚至怀疑崇阳营的进攻部队没有到位。

    如果被炮弹击中。伤兵会本能地发出惨叫,比如阳朔兵这边就惨呼不断,只是因为没有灯火。清军炮兵在夜晚中只凭声音无法确定方位,才派来一队哨探查看……崇阳营那边却一直没有动静。让唐苗子感到难以理解。就算崇阳营更有经验,隐蔽的更加快速和安全。但在那种炮弹毫无规则的弹跳,断树和石块乱飞的情况下,难道没有一个士兵受伤吗?

    瓦屋山南麓,崇阳营的隐蔽阵地。

    清军偶尔还会打上两炮,似乎对这里并不放心。

    黑暗中,楚军士兵静静趴在掩体里,没有人说话,轻重伤员无一呻吟。和阳朔兵相比,楚军士兵选择的隐蔽位置更加安全,而且还用工兵铲抢挖出一个卧式掩体,趴在里面就安全得多。

    进攻部队一共九百人,由崇阳营副将何善勇亲自带队,他每过几分钟就会掏出怀表看一看,低声下达命令。

    “往后传,全体都有,突袭准备。”

    “往后传,全体都有,离开掩体,归建整队。”

    “往后传,出发!”

    随着他一声令下,楚军士兵离开隐蔽阵地,趁着黎明前的黑暗向前潜行,直奔瓦屋山南坡,毫不理会山前的清军营寨!

    上千年来,善战之将都在山前扎营,这种思维定式很难改变。

    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