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章 浪卷千堆雪

    第一七一章 浪卷千堆雪 (第2/3页)

请罪折子吧。”汤来贺叹了口气,意兴萧然地说道:“现在最要紧的,是不要再激怒汪克凡,有些事情暂时停下来吧,等陛下的旨意到了,再作计较。”

    准备妥协了,就得拿出点诚意,对汪克凡的攻击全部停止,全方位地进行退让。

    “唉,老夫昏聩无能,以至局势糜烂至此,这个黑锅就由我来背吧。”杨廷麟刚刚来到江南的时候,意气风发,准备大展宏图,此刻却仿佛被抽去了魂魄,一下子老了十几岁。

    这次打压汪克凡和楚军,固然是隆武帝的主意,但是东林党更为积极,在其中上蹿下跳,把所有的文官和支持隆武帝的人都绑架上战车,甚至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自作主张,比隆武帝的真实态度更加偏激,现在既然事败,肯定会被当做替罪羊牺牲掉……杨廷麟知道自己的仕途已经走到终点,能够致仕归乡就是最体面的结果,东林党经过这次失败后,也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可能,一瞬间他只觉得万念俱灰,甚至有自尽谢罪的冲动。

    ……

    政治人物的嗅觉都是非常敏锐的,汪克凡出兵浙东之后,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联盟突然偃旗息鼓,明白人都看清了风向,金声桓随即抛出一篇重量级的文章,用详实细致的战例为汪克凡背书,证明他的战争理论都是经过实战检验的,颠扑不破的,也是唯一适合抗清斗争的理论,比如在湖广会战中楚军就如何如何,又比如在南昌会战中如何如何,在宁镇会战中如何如何,替汪克凡把楚军的经典战例都总结了一遍。

    当然了,反面例子也是少不了的,比如在东征的福建战场,正是由于某些不懂军事的外行来指挥内行,犯了战略方针上的错误,以至于迟迟不能取得突破,至今仍然处在僵持状态,希望隆武帝能够另择贤能,必要的话可以向楚军求援,尽快调整福建战场的战略,把清军彻底消灭……

    金声桓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写的非常精彩,而且里面有很多内容详实的干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多方收集资料又经过反复推敲的硬文章,不是仓促之间能赶出来的,很明显,他的这篇文章早就准备好了,暗中应该还有另一篇截然相反的文章,只等形势明朗化后,就当成重磅炮弹打出来。

    太重了,重的让文官们承受不起,汤来贺和万元吉被不点名的批评,一时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金声桓这篇文章出炉后,引来了一大批跟风之作,除了那些无足轻重的墙头草之外,以钱谦益的大作最为引人瞩目。

    钱谦益是个军事外行,本来在这种论战里插不上话,但他的这篇文章另辟蹊径,专门讨论以文制武的弊端,从万历年间开始谈起,再到崇祯朝的一次次惨败,乃至于后勤、计划、运输和临战指挥的关系,都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指出以文制武存在巨大的弊端,是各派党争的延续,是大明亡国的重要原因,正是由于外行领导内行,大明官军才会屡战屡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