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 还都南京?

    第一八零章 还都南京? (第2/3页)

桂林朝廷里的人、财、物各种权力,却是近在眼前的实惠,文官集团不敢和汪克凡彻底翻脸,就降低标准,选择积怨已深的楚勋集团作为打击对象。

    就在傅冠等人压力最大的时候,收复南京的消息传来,文官集团立刻分裂成两派,互相之间争得不可开交,再也顾不上攻击楚勋集团。

    “如今在两广和贵州,还都南京的呼声都很高,士林官场上热议纷纷,二三品的大员中也有不少人赞同,陛下虽然顾虑重重,也不好违背众意。”那使者介绍道:“我临来的头一天,絧庵先生入宫在驾前连连以头撞地,哭求即刻还都南京,东林诸君在阙下跪了一大片,整整两个时辰都不肯起来,陛下当时甚为尴尬,满朝文武当时都是亲眼见着的……”

    赞成还都南京的,以中下层官员和民间的士子乡绅为主,高层官员中的主力则是东林党,如今的东林党虽然是落地的凤凰不如鸡,但黄锦这样的元老还是很有影响力的,隆武帝在他面前也得尊称一声老先生,老先生跪在地上磕头磕得满头包,再加上一帮子东林党的徒子徒孙,隆武帝如果拒绝还都南京,立刻就会引发一场动荡。

    人多势众!

    不仅是东林党,民间士绅和中下层官员更是覆盖了方方面面,大多数人都支持还都南京,在他们看来,偏处广西一隅之地的桂林只是流亡朝廷的临时避难所,南京才能担负起一国之都的重任,大明自古就有“天子守国门”一说,南京既然已被收复,隆武帝当然应该不惧危险,亲临南京坐镇,主持大局。

    守江必守淮?那就北伐攻占江淮好了,南宋能坚持一百多年,也是因为死死守住了江淮。隆武帝如果一直缩在大后方的桂林,让天下人怎么看。怎么想,岂不是连南宋赵构都不如……无处不在的舆论压力是如此强大。连皇帝也不敢正面对抗,心里虽然顾虑重重,却有口难辩。

    东林党希望还都南京,是因为在桂林实在混不下去了,杨廷麟这次虽然败下阵来,但是隆武朝廷如果整体迁回南直隶,就会和汪克凡为首的武勋集团发生激烈斗争,把水搅浑之后,坐拥主场之利的东林党也许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退一步说。就算东林党从此一蹶不振,回到南直隶起码回到了家乡,个人可以求个安逸享乐,总胜过在偏远的桂林一直窝着。

    除了东林党之外,文官集团里面的强硬派也主张还都南京,以压制即将失控的武勋集团。在他们看来,杨廷麟这次的失败只是一个意外,只要隆武朝廷迁回江南,就能挽回形势。隆武帝本人和朝廷内阁六部都在南京呆着,汪克凡、郑成功、金声桓包括傅鼎铨形成的联盟自然就会土崩瓦解,给汪克凡一个北伐提督也翻不了天。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汪克凡对“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政治架构提出挑战。文官集团就必须予以反击,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隆武帝和隆武朝廷要立刻返回南京。不能一直躲在桂林……除了打压武勋集团,鲁王朱以海也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麻烦。要想吞并鲁王政权,还都南京就是最好的机会。要知道君权得于神授。天子秉承天意治理天下,隆武帝拜过孝陵,拜过太庙,拜过天地社稷坛,再坐在南京紫禁城的金銮宝殿上发布一道诏书,就是名正言顺的大明正朔,鲁王朱以海只能奉诏接旨,退位归藩。

    对还都南京有顾虑的,只有隆武帝本人和一部分的高级官员。

    他们处在权力巅峰,掌握的信息更多,对汪克凡派系的实力了解得最清楚,在最近的这场风波中,汪克凡软硬兼施,一连串的重拳如同暴风骤雨般打过来,隆武帝和文官集团的联盟没有任何还手的能力,现在还都南京,有送羊入虎口的嫌疑……没有足够的军队,没有社会各阶层的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