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装备研发

    179 装备研发 (第1/3页)

1938年3月,日军发起打通津浦路的战役,****在李宗仁将军指挥下,取得台儿庄大捷,严重挫败了日军速胜的企图。日军随即集中8个师团的兵力,再攻徐州,寻求与****进行会战。****避敌锋芒,由津浦路向西南方向退却,日军开始逐步西进,战火燃向合肥、安庆等地,武汉会战迫在眉睫。

    罗毅、许良清等对突击营进行了整编,重新补充各连队的人员,完善建制。突击营威名在外,招兵更加容易,王大成和乐家林像挑女婿一样对报名参军的人员进行选拔,突击营的人数迅速恢复到1500人以上,每个连队的人数达到近300人。这其中还不包括朱山镇和竹园镇的地方守备部队,这些守备部队的战斗力虽然不及突击营的正规部队,但与一般的****杂牌部队相比,还是胜出不少的。

    结合在南京保卫战中获得的经验,许良清制订了新的训练大纲,针对日军的作战特点对部队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南京一战,突击营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这些知识都需要加以整理和传承,形成一支部队的作战传统。打过仗的部队和没打过仗的部队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此,现在突击营虽然不敢说是身经百战,但好歹也不再是初出茅庐了。

    罗毅********地专注于解决突击营的装备问题,趁着日军还没有封锁中国南部沿海的港口,罗毅花费了一大笔钱,通过军火贩子史密斯从美国又进口了一大批武器装备,各种弹药储备充足,能够支撑起很长一段时间的消耗。

    在所有的进口货物中,数量最大的当数十吨*zha药。在罗毅开出采购清单时,史密斯吓了一大跳,要知道,一枚手雷里的装药也就是五六十克的样子,十吨*能够制造20万枚手雷。

    吃惊归吃惊,十吨*还是如期地运到了朱山镇。罗毅来到朱山镇军工厂,把厂长林祥信和总工程师李文仪找来,给他们拍出一叠需求单,说:“你们按这个单子,把这些装备研制出来,大量生产,我要让鬼子尝尝我的厉害。”

    李文仪拿着单子逐项看着:“手雷,火箭弹,爆破筒,飞雷筒……这个飞雷筒是个啥玩艺?”

    罗毅呵呵一笑:“所有装备的详细说明,都附在后面呢。这种飞雷筒,我过去听人说起过,是用大汽油桶作为炮筒,里面装上******,引发之后,能够把十五公斤重的zha药包投出500米远。具体怎么实现,我就不知道了。”

    “十五公斤?”李文仪直咂舌,“真有这么多zha药,方圆几十米就没有活物了。”

    “正是如此。”

    “这个我得研究一下,万一发射不出去,在自己这边炸了,可就惨了。这个在工艺上……有点麻烦。”李文仪挠着头说。

    罗毅道:“李总,你可千万别把问题想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