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突击营整编

    181 突击营整编 (第1/3页)

1938年6月,日军集中25万兵力,发起武汉战役,日军兵分三路,分别从长江南岸、长江北岸和大别山以北的武胜关方向会攻武汉。国民政府集中100万大军,在皖西、鄂东、赣北和豫北的广阔区域内逐次抵抗,武汉保卫战就此打响。

    适应新的战争局势,罗毅对突击营的兵力部署进行了重新调整,把在南京战事中打乱的建制进行了恢复,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罗毅首先拨出300名突击营士兵,由原来的一连副连长吕维指挥,留守朱山镇。吕维在南京战场上双腿被打断,成了残疾,已经无法参加野战部队,但指挥地方部队作战还是没有问题的。留下来的突击营士兵中,绝大多数都是刚刚招来的新兵,需要进行训练。罗毅分析,日军短时间内还无暇进犯铜州,这里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新兵训练基地。

    兵工厂的厂长林祥信被任命为朱山镇的镇长,负责全镇日常事务。闵教授当了朱山镇的市民参议员,每天干些亲民务实的事情,这让他觉得十分有成就感。在朱山镇的这几个月里,闵教授深切地感受到了这里的民主气氛,觉得像到了世外桃源一般。罗毅在朱山镇所推行的是一整套和谐社会的理论,这对于一位30年代的知识分子来说,的确是觉得耳目一新的。

    在闵教授的主持下,朱山镇还进行了防御体系的改造,主要道路上都用钢筋水泥修建了永久性工事。据闵教授估计,仅仅依靠朱山镇的守备部队,利用这些工事,足以阻挡一个师的进攻。朱山镇有突击营士兵的家属,有兵工厂和军火仓库,是突击营的命根子,罗毅不敢掉以轻心。

    经过反复商量之后,罗毅和许良清对突击营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编。由于突击营的每个连队人数都接近了300人,罗毅决定把连队的编制改为支队,排则改为小队,班改为作战小组。这种编制方法打破了原有编制上的人员局限,一个支队可以是现在的300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