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姚贾出马

    第四十三章 姚贾出马 (第1/3页)

    当年尚未出名的廉颇便侍在赵武灵王麾下,只是当年他未出名而已,在赵国几十年,几乎已经快抵得过寻常人一生有余,那感情自然与李牧不同。嬴政这样一说,李牧顿时也明白他的意思,起身揖了一礼:“倒是臣入了魔障。”他只是感激当年惠王知遇之恩,以及后来见赵国西侧阴山一带楼烦等匈奴人肆虐,不忍庶民受苦,再加上又有惠王知遇之恩,才一直对赵国忠心耿耿。嬴政见他脸色松动,便又笑道:“俗语有言,道不同,不相为谋。赵王偃非明主,廉颇如今年事已高,纵然长寿,恐怕不过是强撑而已,弹尽竭衰,精力是早用尽的,他自愿意以命成全,君候往后抱负远大,又何须与他相较?”章节

    他这样一说,李牧登时回过味来。廉颇如今已经九十高寿,恐怕他也看出赵王并非仁主,他如今不肯走,除了要报效赵国之外,恐怕还打着欲用自己性命,给赵王敲响一记警钟,以做出替赵国最后努力的一击而已!一想到这儿,李牧心中不知是个什么味儿来,赵偃不是明主,甚至昏庸不甚,为人软弱无能,只知听信奸臣,廉颇这样一番苦心,恐怕是白费了!只是一想到这儿,李牧心中也越发觉得自己当初降秦一举动虽然仓促,实则是对了,那一丝纠结,这会儿便散了个干净,脸现轻松之色,正正经经的拜了下去:“幸亏大王提点,使臣心中清明。章节

    嬴政点了点头,看李牧脸色已经明朗,心中也自松了口气,但说实在的。他对于廉颇心中也不由生出一种惜英雄的感觉,嬴政不由有些羡慕赵国,当年武灵王与惠王这对父子给后世子孙留下了有用人才,可惜孝王与悼襄王都不是英明神武之辈,白白可惜了当初赵武灵王创下的局面!当年秦昭襄王都乃武灵王所立,足以可见赵国当初的强大,不过才几十年而已,赵国就渐渐到了濒临绝灭的地步!嬴政心中也以此警惕自己,但不论他如何同情廉颇,这反间计却依旧要使的。

    李牧出去一回秦国之中兵器制作也几乎完成了头一批。欧冶青等人照嬴政吩咐将钢铁之石经千锤百炼而制成钢。最后制成模具,制作武器的功夫便大大缓解,只须将钢铁之石融化倒进模中而已。最前期时炼钢才花费了些功夫,直到后来制兵器,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禹缭也亲自看过那样制式出产的弓箭。确实不如之前欧冶青呈上来的做得仔细,不过却大小形状相同,而且制作快速,只要后备石矿跟得上,几乎没有兵器缺失的担忧,如此一来,秦军威力则更上一层。

    嬴政早已收到第一批兵器,因他之前给欧冶青说的话,让工匠们只须制成武器。其余铁矿可由着他们制作试验,因此这些兵器呈上来得特别快,工匠们也想着赶紧完成他的命令,好再实现自己想法,因此一个月之后。便呈上了足足有一万件的兵器。此时李牧归来,嬴政特意将才收到的弓箭与刀矛等物令人呈了上来,摆到李牧面前,示意他观看。

    “话说回来。君候此趟前去安邑也并非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