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魏辙进言(三更)

    第八十九章 魏辙进言(三更) (第1/3页)

    ()    这话算得上已经是承认了魏辙之前的猜测,不过幸好他此时露出的口风并不强硬,显然还有转圜之余地,魏辙不由大松了一口气,皱了下眉头,下意识的看了韩非一眼。韩非自然是明白他这眼神之中的含义,顿时苦笑了两声,无声的叹了口气,脸上露出挣扎之sè来,再睁开眼睛时便是一片坚定,只是冲魏辙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魏辙顿时脸上露出笑意来,回头冲嬴政拱手道:“臣以为,燕国处位边垂,又一向国弱,大王取燕,不过是如探囊取物,即使燕国与其余诸国相谋,亦是不足为惧。臣以为,大王若要取六国,不若先取韩国为上!燕国乃位于西北上方,紧靠易水,北面与东胡相邻,西面则是又对匈奴逼压,若有战事,燕国便是自顾不暇,灭燕实不费吹灰之力,可若暂时留燕,使其牵扯住匈奴与东胡各族,于大王来说,亦算是益事一件。”. .

    燕国也是个倒霉催的,当初赵国未灭之时,燕国又跟赵国历来便有世仇,受三方包围夹攻,甚至一旦哪方与燕开战,与燕紧临的齐国亦不是吃素的,在战乱之时,周王室式微,诸候之间各自打仗抢杀掳夺土地与人口,燕国平rì无战便罢,一旦开战,齐国哪可能眼见有好处而不分一杯羹。再加上燕国祖上原是周王室分支,其祖燕召公姬奭乃是周文王之子,是周武王与周公旦同父异母之弟,燕国身份乃是正统周天子血脉。不可谓不尊贵。可惜便是因为如此,后世子孙多少以此自傲,偏居一角却不居安而思危,多少爱享乐而只愿享太平,君主无锐气,又不思变法以图强,前几代时国力不弱,可惜在燕哙王时听信谗言,yù效法那上古赞贤尧帝,竟将君王之位不让儿子而让于相邦子之。最后酿成大祸。燕太子平借齐国兵力攻入燕国,最后庶民暴乱,使燕王哙与太子平、相邦子之尽皆死于此役之中,原本可称战国七雄的燕国便渐渐弱了下来。. .

    到燕昭王之时。倒也思图变法。可惜变法并不成功。待传到后来时,君王便只求能屈安一角而已,并无雄心。如此一来,燕国更弱,不过燕国因紧邻东胡与匈奴等,那匈奴与东胡人又最是凶悍不过,草原之上人人皆可为兵,再加上环境恶劣,位处西北或极北之地,每年秋后便会派些人马大肆抢掳燕与当时的赵国,算是一大祸害,虽然燕国兵力微弱,但也曾修建长城,以抵御匈奴与东胡人,若是嬴政只是先攻韩国,就算匈奴人有异动,可有燕国挡着,一时半会儿便攻不进来,而赵国有李牧镇守,他的威名在匈奴人中传得极响,匈奴人闻风而丧胆,边境可保无忧,取韩国便不费吹灰之力!

    韩国弱小,其余诸国皆是看他不上,韩国如今城池,连秦国两郡亦抵不上,就算是他与诸国合谋,亦不足为惧。魏辙详细将其中要害分析一遍,嬴政自然点了点头,便也将目光落到了韩非身上。

    虽说韩王并不看重韩非,韩非在韩国之时亦是怀才不遇,但总归是他故国,此时人虽然国家观念弱,但不代表家庭观念也弱,想那昌平君熊启,自小便在秦为质,嬴政又许其富贵,最后此人亦不过是替楚国四处奔走而已。韩非此人有才,但嬴政却不愿养虎为患,亦不愿轻易失去这样一个治国能者,虽说韩非在治法一道略有偏激,但人无完人,只要稍加点播,又有禹缭从旁看导,便出不了差错,更何况嬴政往后还有用李斯之时,魏辙等人的想法没有错,秦国得天下易,守天下难,如今秦**中人才济济,可是治国安邦之才却着实没有几个,他纵然战战兢兢,但人力有穷时,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而面面俱到,他准备扶韩非与李斯各占一半权柄,利用二人特殊的微妙关系,可用二人之力,亦可使这二人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