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魏辙进言(三更)

    第八十九章 魏辙进言(三更) (第2/3页)

互竞争,相互防备,如此这二人唯有拼命尽忠表现自已。这二人俱都有才,但恰好xìng格上却是互补,韩非有才,不过为人有时却有些偏激,恐怕这是他幼年时期得到的遭遇形成,而李斯此人有头脑为人圆滑,并极识时务,若这二人相辅相成,可抵半个相国。

    韩非往后有大用,不过此时若是他一念之间仍是心归韩国,纵然嬴政已经有了打算,亦是留他不得。

    嬴政的目光落到了韩非身上,他自然也看到了韩非之前那个示意与苦笑,不过他要的却不止是如此而已。既然魏辙等人都认为先攻韩比先攻燕而好得多,其实嬴政内心深处亦是明白这一点,先取韩国并非没有益处,韩国地理位置特殊,它一分为二,正好卡在秦与魏中间,一部份在豫西境内,正靠昔rì郑国的黄河地区,而另一部份则是在太行山脉的上党,这上党便在太行山最高处,有天下之脊的名称,地势险要,更有人传言得上党者得天下,可惜当年韩王惧怕秦国,yù献上党于秦,上党冯亭怒而率众带上党投靠了赵国,后来引发一系列之战事,在庄襄王三年之时,老将王龁才真正取上党,设其为太原郡,上党才归于秦国手中。

    如今韩国虽未上党,但其地理位置却处于诸国最中心处,其国都便正处于昔年东周王室洛阳之处,以及后西周亦在宜阳建都,如此可见韩国位置之重。韩国西据古桃林要塞,从绳池到潼关的崤山,东据虎牢关,中有洛阳等,因此韩国虽不大,但却占据了要害之处,秦国若要统一,韩国则非灭不可,也就因为他特殊的地理位置,韩国又被众强国包围其中,还位处于黄河险要位置,西南则是强邻秦楚,就算几代国君之中有大志者,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束手无策。又因他国虎视眈眈,直至如今秦国版图越大,韩国城池却越见小。

    韩非也对韩国之事深为了解,知道若嬴政想取天下,韩国必会归于秦国之中,他虽有报国之心,可如今已是在秦国为臣,韩王并不重视他,嬴政对他却又有知遇之恩,有恩不报。枉为人也。更何况自古以来便是忠孝不能两全。先不说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能保韩国,就算能保,顾全了韩国生育之恩,对得起韩国列祖列宗。可是却有负嬴政知遇之义。韩非虽两面为难。但他也知道以自己一人之力难以阻止嬴政野心。韩国归于秦国,只是迟早问题而已,如今秦国势大。国力如何韩非心中清楚,韩国若要反抗,根本无力回击,因此见嬴政望了过来,他想到这些年来嬴政与他说话之时并未见半丝不耐,就连当初他父兄对他面露冷sè与讥讽时,也唯有嬴政听他结巴说着心中未曾与人说过的理论,若非嬴政,他今rì还不过只是韩国渺小一人,哪得如此权势!若无嬴政,他恐怕至今早已郁郁寡欢,说不准已经生无可恋,哪有如今jīng神。

    一想到这些,韩非又在知道自己无力阻止韩国灭亡的情况下,跨了一步迈出列来,深深将手高高拱起举在头顶,身子弯了下去:“回大王,臣以为,魏公此言,极为有理。只是臣乃韩国之人,纵然韩国于臣并无情义,但臣却不能置之而不理。臣熟知韩安为人,最是胆小无能,大王可否与臣一些时rì,使臣说服韩安将韩国献于大王,使韩成秦国治下领土!”他既不能阻止韩国被灭,韩非也便只能想出这个法子,保住韩氏一脉传承而已。

    嬴政对他这番表态,只是脸上露着笑意,平心静气的目光落在韩非身上,看得出他心里头的挣扎,也理解他的难处。若韩非只是韩国普通臣民也就罢,此时人国家观念本来就不强,各诸候之间连年征战,说不准上一刻还是齐国庶民,下一刻便会成为楚国部属,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让庶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