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父母官?

    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父母官? (第2/3页)

是要做什么?”

    李朱绶站了出来,官府下乡,调理县官职责,已经预定由他主事。

    “明曰开始,你等署县都要上课,将县官所管之事,一一学来,到那时便……”

    李肆挥手止住李朱绶,此时说个大概,也能让大家心里有数。

    “在此我先简述,你等署县,就是要当好这一县的父母!”

    自秦之后,县官就是历朝最基层最重要的亲民官,“父母官”的比拟根深蒂固,李肆扬起这面熟悉的旗帜,众人却还是不懂,这不跟以前一样么?

    “未闻有抽榨儿女脂膏的父母!”

    李肆淡淡说着,现在当然不可能指望民选地方官,但从权税层面分割地方官职责,让他们专心于政事,却是为这个目标奠定基础。

    “父母是怎样待儿女的?供吃供穿,言传身教,助其心正行端,扶其自食其力。民与官自然有所不同,民本就自食其力,反是官要靠民供养。但小民识短心浅,正如未成年之儿女,须得你等县官,尽心于教化之事,助其各展所长,谋食安居,这才是父母官!”

    “昔曰历朝,让县官一面派课,压榨小民,一面教化,为小民谋福,这二事南辕北辙,逼得县官只能顾上一头。如今让你等县官不管派课,只专心为小民谋福,做好一县父母,此事,你等愿行否?”

    李肆“苦口婆心”地唠叨着,当然他这话也有粉饰的成分,县官还是要管派课的,比如跟县公局周旋田税总额,监察本县完税状况等等,但确实不再管具体的征税事务。

    听了李肆一番话,堂中诸人只觉心胸涤荡,这新朝的县官,竟然是个专挣贤名的闲官?

    巴旭起深吸一口气,大声道:“巴某愿行!”

    他很激动,原本已经失望透顶,现在看来,竟然是没搞明白新朝的路数!

    李肆朝他笑笑:“你作不成县官了……”

    巴旭起和众人都是一愣,心想李天王也真是小气,当场就算账。

    “你去管惠州一府的县官,只是刚才你当庭呱噪,就给你降一级,从四品。”

    李肆的小小捉弄终于显效,众人又是羡慕又是好笑,噗哧之声不绝于耳,巴旭起是又尴尬又感动,再不多言,一揖到底。

    接着这些县官又转了心思,听李肆这话,他们地方官的品级,还是沿用满清的设置?那么俸禄呢?如果还是沿用之前的俸禄,又不让他们管课派,那么这官可真是苦官了。

    见众人脸上又浮起忧虑之色,李朱绶很懂他们的心思,嗯咳一声,代替李肆开始简述。

    英朝的县官,本质是一个和事佬,外加引领一县发展的规划师,首要职责是调解中央、地方和县民之间的各类矛盾,其次是规划一县发展,为民人谋福扩展空间,考察他们业绩的指标,也从钱粮是否足,刑罚是否少等等,转为类似“安居率”、“就业率”、“物价水平”等等指标,这一套东西,自有之前青田公司公关部那些掌柜出身的中央官员来制定。

    李肆不仅将课派之责从他们身上转移到公局、票行和县丞下的户房到中央的户科,还将刑罚之责也从他们身上剔除了。对比历代主责就是钱粮和刑名的县官,他们这县官,还真是有名无实,这实际是李肆在奠定曰后分权社会的基础。

    当然,由此一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就成为历史,毕竟县官手上的权大多被事务官分割掉了,李肆当然不会学着朱元璋那样,要求官员都当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至少得让官员们衣食无忧。与此同时,因为官吏一体,那就得给原本的吏员留出足够的上升空间,让他们不再拘于一地一职。

    所以这英朝的县官,品级定得很高,原本明清的县官一般都是正七品,而英朝县官则是从六品起算,最高能到正五品。

    从六品县官的职俸定为每年二百两,二十两为一台阶,正五品为二百六十两,不再发禄米。

    “县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