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总有人难以看透

    第三百一十八章 总有人难以看透 (第1/3页)

    英华官府正在下乡,结构让人很是看不明白,而天王府的三厅六科外加军令厅的军政结构,看起来像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外加宋时的枢密院,内里却是云雾缭绕,不深入实务,也搞不懂具体的权责运转。但就是这一套已经呈现中央对地方的政务架子,不仅全盘接下了满清官府对广东乃至广西、福建各一部分地域的治理,还让人心安定,工商繁盛。

    李肆在政务上借用了后世的成熟管治架构,自然能做到深而细,相比之下,他的情报部门更为先进,完全是超越若干时代的非凡产物。

    于汉翼所掌的禁卫署直属天王府,姓质就跟某帝国主义大国的联邦调查局一样,任务由内而外分为三层,一是调查和处置危及李肆个人安全的威胁,二是消除针对核心要员和关键部门的威胁,三是拒阻清廷的探子细作。

    尚俊所掌的天地会是不见光的秘密组织,更由李肆一手把控,姓质跟那个大国的中央情报局一样,活动范围都在英华之外,由此任务也相对繁杂。刺探清廷动向是最基础的工作,这项工作就已涵盖太多。为此正不断向清廷治下的官府和民间渗透,搭建情报网络。

    罗堂远所掌的军情处划到了军令厅之下,专为军事服务。不仅肩负绘制军用舆图的使命,陆海各军侦骑哨探都要向其提供军情。借着俘虏的若干清廷绿营要员,军情处还在当面清军绿营里发展了自己的一套情报网络。虽然跟禁卫署和天地会相比,规模最小,人员最少,但职权却跟于尚二人平行,甚至经常是于尚二人为罗堂远打工,毕竟英华现在还是以军事为重。

    这一套架子是因应需求的专业分工,相比之下,满清压根就没有国家级常设情报机构。

    满清没有情报机构,的确难以想象。汉人王朝时代,自唐时起,对内对外的情报机构就相次建立,如唐时武则天的内卫,宋明时职方司所承担的一些职责。对内自然是巩固皇权,对外则是基于实用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华夏非四海宾服的中央王朝,而是疆域有边,教化有限,外敌确在。

    总体而言,对外的情报机构很难摆上台面,但终究在汉人王朝的体制中一直存在。到了满清,原本还承担着一定谍探任务的兵部职方司再不提“外”字,而原本明代的东西厂内厂锦衣卫也被当作苛酷之政给废掉。前者看似摆足了中央王朝的架子,后者更是被当作“仁治宽政”的象征,被不少人拿来说事。

    可满清的皇权已到极致,臣子就是奴才,“朕即国家”名至实归。在奴才里找一些心腹,靠渐渐发展起来的密折制度,人人皆是特务,相互监视,只有一个上线,那就是皇帝。以此政策对内,面子既光鲜,骨子又实惠。

    而什么对外的情报机构,既然朕即国家了,那什么是外,该知道什么,就得以皇帝的心思来定。立个常设的对外情报,难道要把这内外之分,敌我之辨,丢给一帮小吏来定?当然不能,所以终满清之世,竟然没有一个常设的对外情报机构,名义上兵部左侍郎还管军情,但这“管”,却是因事而管。

    具体到实务层面上,那当然是有情报人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