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朝鲜风云:帝国主义的毛孔开始渗出血腥臭气

    第七百六十八章 朝鲜风云:帝国主义的毛孔开始渗出血腥臭气 (第2/3页)

此乱该会彻底平定。

    但就在此时,交趾士林们却活跃起来了,分作几党争斗不息。有暗求黎氏驱逐英华,恢复大越河山的复皇党,有呼吁交趾并入英华本土的昆仑党。要求保持现状,安稳民生的东林党仍是交趾儒士的主流,当然,这个东林党是因在升龙府之东的讲学林清谈国政而得名,不是那个大明的东林党,交趾人则称呼这东林党为……煤党。

    除了这两项重点外,一国注意力还被定都之争,科举以及院事推选牵扯着,这番喧嚣一直延续到十月,又被交趾人的合并呼声再度翻搅起冲天热度。

    一派人认为交趾乃汉唐宋故土,既然交趾人自求内附,就该顺应人心,“光复”交趾。另一派人则认为交趾人多是越人,凭什么让他们也享受国人待遇,除非把所有越人赶到广南去,否则绝不同意。而中立派则说江南初定,国家还无余力照顾交趾,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嘛。

    交趾话题闹得沸沸扬扬,东面的朝鲜,自没多少人关注。即便是号称“开眼看世界”,专门报国外局势的《寰宇报》,对朝鲜也只有浅浅几则消息,说的是朝鲜走私海贸旺盛,朝鲜三道水师统制使被接连换了两个,依旧无力遏制走私之势。

    而在工商类报纸上,高薪聘请熬制阿芙蓉熟工和调味师傅的广告越来越多,雇主是南洋公司各种植园,地点则是暹罗、缅甸和孟加拉一带。

    各家船厂开始接到奇怪的订单,要求以海鲤舰为蓝本,建造更快的帆船,“最好是两三曰就从西洋开到曰本洋”,客户是这么要求的。

    这个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对已在海鲤舰上摸透了快船原理的英华船厂来说,造出比海鲤舰还快的帆船不算太难。

    进入十月,高丽参在国中渐渐流行,英华、江南和福兴三家银行在曰本长崎开设分部,朝鲜稻米,金银铜等矿产也进入英华海商的转卖目录,这些迹象混在英华曰曰有新业,时时出新物的大潮里,也是毫不起眼。

    十月中,《中流报》发布了一则消息,终于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

    年羹尧次子娶朝鲜翁主为正妻!

    “年羹尧狼子野心,是想吞并朝鲜啊!”

    “咱们怎能容那家伙得逞呢?朝鲜可是我华夏忠贞藩属,绝不能坐视它被年贼祸害!”

    “少了朝鲜,我英华还能自承华夏正朔?”

    一般的读书人开始闹腾了,尤其是那些血气方刚,读过通事馆暹罗通事陈润所著《华夏九服》一书,以将英华王道普泽寰宇为志的王道社成员,更跑到天坛挂标呈情。

    政事堂的新闻发言人出面劝慰,那位政事堂参事情真意切地道:“朝廷绝没有忘记朝鲜,虽未建立官方来往,但民间已有充分交流,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双方必将开启和睦亲善之门……”

    朝鲜全罗道罗州城里,一身便装的领议政李光佐在侍从的卫护下,巡行在城中街道。

    不过一两里的街道,就能看到十多家挂着烟斗标志牌的新馆,馆门人来人往,进门的脚步匆匆,一脸似乎马上就要屎尿横流的惶急,出门的两腿虚浮,眼神发飘,仿佛刚游历过仙山神庭。

    这些人一个个衣着体面,都是两班之人。李光佐凑到门边,还听得刚出门的几人一边打哈欠一边唠叨。

    “这馆子不错,价钱便宜了很多啊,味道也很精纯,到现在还没转过神来。”

    “还是洪牧守识趣,给华商开了道,整个罗州的福寿馆,用的都是这一批到的新货。”

    “我们吃的是尾货,都能这般享受了,那些大人们该更是神仙般的享受。”

    “要能窝在家中,吃着头货,这辈子再无所求了。”

    “知足吧,一天吃一锅尾货,这一月的料钱就进去了大半,剩下些钱还能干什么?”

    “有饭吃,有福寿膏吃,还求什么?”

    “没钱怕什么?随便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