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四 财政

    一百六十四 财政 (第2/3页)

还是能看懂的,账上总共有银子一百一十万七千多两。

    孟聚很欢喜,但脸上却还保持着镇督的矜持这个余额,不会有吧?无不少字”

    “不会有,大人,我们都清点过的。”

    一百万多万两银子在手,孟聚顿时心下大定,他轻松地往太师椅上一靠,说跟我说说,小账上的钱是回事?‘桩供银’、‘户供银’、‘月例银’这些乱七八糟的,都是?”

    “大人,这也是历来的惯例了,大帐是给朝廷看的,上面的钱是朝廷拨来的钱粮,小账则是东平省署自筹的收入。”

    欧阳辉给孟聚解释,‘桩供银’是各地陵署给省署的进贡——就如孟聚当初的,猪拱、大脚罗等黑帮大佬要给靖安陵署进贡好处,同样,靖安署的各种明暗收入也必须给省署提成上缴一部分。

    “户供银”则是地方官员送来慰劳东陵卫的银子了——东平是边塞,又实行军管,地方官也不买东陵卫的账,所以“户供银”少得可怜,才不到三万两银子。欧阳辉说,若换在内地行省,地方官吏怕东陵卫怕得要命,一年弄个百来万银子不成问题的。

    而“茶水银”则是从刑名司法上收的钱了,东陵卫分管地方司法刑律,缉捕缉盗,老百姓打起官司来自然要花钱的——孟聚也是做过刑案官的,没等欧阳辉说完他就点头了这个我懂,这就不用说了。”

    “慰劳金”则是地方民间的大户对东陵卫进贡的好处,以换取不受骚扰的保护——这个收入也不高,只有五万两银子。

    倒是“罚没金”这块很大,一共有五十三万两银子——林四海副督察解释说在叶镇督领导下,省署去年办了几个大案子,尤其是秦家谋反的案子,抄没了他们的家产,所以罚没金这块就上去了。在往年,罚没金顶多也就三二十万而已。”

    抄家罚没的钱财可以进省署的私库——这种法律不是鼓励东陵卫去抢吗?

    孟聚不以为然,脸上却是不露声色那,月例银又是回事呢?”

    说到“月例银”,欧阳辉轻松了很多,他笑道镇督大人,这是我们东平陵署与几家商行合作的收入,这也是叶镇督给我们留下的德政了。

    叶镇督刚上任时,省署的财政紧张得一塌糊涂,连镇标的装备修理钱都拿不出来了,捉襟见肘。但叶镇督上任以后,她人脉广,路子宽,联系到洛京的几家大商家,与商行们合作,商行组织商队来我们东平采购皮毛和出售日杂用品,我们东平陵署则负责给他们安全保护,然后大家平分收入——大人,这个收入,可是清清白白的合法收入啊!”

    孟聚冷冷扫他一眼,心想你也刚才的收入不清白也不合法啊?

    望着账本上的数字,孟聚沉吟不语,两位部下也识趣地保持了沉默,房间里一片寂静。

    过了好久,孟聚才问我们私下这个小账,总署这事吗不跳字。

    欧阳辉和林四海对视一眼,两人都有点紧张:潜规律毕竟是潜规矩,虽然大家私底下都认可,但真要摆到桌面上说事那还是有点风险的。

    欧阳辉肃容道大人,小账的事,我们是没跟总署报告过。不过我们私下了解,周边各省陵署暗地里也都是有私下小库的。

    全国所有的陵署都这样的,大家都有两套账,来钱的路子也差不多是这些,这差不多是公开的秘密了,总署不可能不,他们装糊涂罢了——不然的话,总署给我们拨的经费这么少,还经常克扣和延误,倘若没有小账,全国的陵署都关门算了。”

    林四海副督察也说大人,我们的小账才百来万收入,这算得了?看人家陕西、鲁东、江淮、洛京这些富裕地方,哪个署的小账没有五六百万两银子的经费?

    我们东平署弟兄的收入算是低的,大伙只有饷银,其他津贴和补贴也很少。人家内地行省,除了朝廷的饷银以外,士兵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