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二 忘怀

    二百二十二 忘怀 (第3/3页)

仇的。。。而且,现在能逼得拓跋雄交出申屠绝来,镇督大人的血仇起码就能复大半了。。。”

    孟聚静静地坐着,以手掩面。吕六楼的话语像是在很远的地方传来的,不住地传入他耳中,但很快又如流水和秋风一般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为弟兄们性命着想啊。。。”

    “先镇督叶大人在天之灵也不会高兴的啊。。。”

    “保得有为之身,以后还是有机会能为叶镇督大人复仇的。。。”

    其实,吕六楼说的这些,孟聚已经想到了,吕六楼没说出来,孟聚也想过。但这些,丝毫安慰不了孟聚。

    一年前,在那个飘雪的午后,曾对着那个深爱的女孩发誓,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为她复仇的,让包括拓跋雄、申屠绝在内的所有人都付出代价。

    现在,叶迦南去世已经足足一年了,复仇的希望曙光第一次出现。如果孟聚舍得付出代价,如果他愿意以命相搏,他是能拖住拓跋雄的南征军团的。东平陵卫竭尽全力,再加上孟聚这个斗瞑双修,倘若豁出性命来,他能让拓跋雄付出惨重的代价,无力南下,接下来——接下来就没孟聚事了,慕容家会把剩下的事干完的。

    但是,这时,孟聚退缩了。尽管他能找出很多理由,但无论样的理由,这只能骗别人,它骗不了。孟聚很清楚,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愿意去送死。

    背叛了的诺言,在叶迦南遗容前许下的誓言。

    这一年的里,发生了太多的事。当年热血的青年,已经成为了一个冷酷的军阀,一个老练而沉稳的枭雄,保存实力的想法已经成为了的本能,青春的热血已经冷凝了下来了。

    觉察了的变化,孟聚很是惶恐,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将不再思念叶迦南,不再回忆起她的温馨和美丽,不再怀念地想起她的一颦一笑?

    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当再次想起东平的青春岁月时,青涩的初恋岁月,那些奋斗和激情的故事,会只有淡淡一笑和一句轻蔑的评语那时候,真是太幼稚了!”

    现在,虽然叶迦南依然还活着,但在孟聚心里,她决不是“叶迦南”,她只是叶家的独女罢了。真正的“叶迦南”只存于孟聚心中,她独一无二,她已经逝去,香魂飘渺。

    孟聚总有种感觉,对这段爱情的回忆,是“叶迦南”来过的证明,也是“她”留存于世间的最后痕迹。

    倘若有一日,连都抛弃了这段感情,那。。。还有谁记得那个“叶迦南”?“她”的倩影香魂,难道要象风过草原一般磨灭无痕,就此湮灭于世间了吗?

    对于的变化,孟聚既厌恶又惶恐。他说六楼,你说,叶镇督倘若在天有灵,她真的能原谅我吗不跳字。

    “镇督,我想,叶镇督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也是希望您好的。”

    孟聚凄婉地一笑,他站起身,走到窗前,负手仰头眺望明月。

    月光皎洁如水,月色中,她的笑靥灿烂如花。对着夜空的圆月,孟聚喃喃说道对不起啊,迦南。。。我并没有忘记,永远不会忘记,直到我停止呼吸。”

    ~~~~~~~~~~~~~~~~~~~~~~~~~~~~~~~~~~~~~~~~~~~~~~~~~~~~~~~~

    东陵卫东平镇督孟聚与六镇大都督拓跋雄议和,这是足以震动北疆甚至整个中原的大事,但在外界,此事的人并不多。谈判保密,这也是拓跋雄谈判条件的一部分。

    倾尽六镇边军之力攻打东平,结果不但打不下,还得割让了一个军镇——拓跋雄深知,如果这样的谈判结果公开,对六镇边军的信心打击会有多大。与慕容家决战在即,保持边军的高昂斗志是十分必要的。所以,他坚持,必须要等边军主力离开北疆以后,孟聚才能去接收留下的地盘。

    这样,在不知内情的外人看来,进入十月以后,五省边军和东平陵卫依然在乐平和延桑两地对峙着,零星的交战依然连绵不断,战事的结束遥遥无期。

    外界不的是,早在十月初,战争其实已结束了。留在乐平大营的边军只是一个迷惑人的空架子而已,边军的主力在拓跋雄统带下已经迅速南移。大队人马偃旗息鼓,以令人震惊的高速通过了武川和东平,一路疾驰而南。

    这是一场战略欺骗,拓跋雄希望能以对峙的假象瞒过洛京,打慕容家一个措手不及,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时候,北疆边军已猛扑至京畿。

    十月十七日,北疆边军的前锋越过东平,进入朔州。

    十月十八日,朔州巡抚孙翔下达命令,命令朔州各地军民停止抵抗,迎接北疆讨逆军的入境。他宣布,朔州军民将坚决支持拓跋皇叔勤王讨逆的义举,他本人更是愿统带朔州兵马加入讨逆军麾下。

    因为并不在抵抗魔族的一线,整个朔州的守备兵马也就五千乡兵和百来具斗铠。在军事角度看来,这支缺乏训练、装备老旧的孱旅战斗力无限接近于零,拓跋雄麾下,哪怕最差劲的一个旅都足以横扫朔州全境。

    但对于孙翔的投靠,拓跋雄却给予了极高的回报。除了让孙翔依然留任朔州巡抚外,他还任命他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和礼部尚书——当然,这两个兼职是要等拓跋雄入主洛京后才能兑现的。用这种千金市骨的方式,拓跋雄向依然控制大魏朝各地的镇守官员们发出了赤lu裸的诱惑:投我这边,有好处!

    在朔州首府朔安,拓跋雄设坛祭天,发布讨逆檄文。檄文中,他激烈地抨击了慕容家篡位谋逆的卑劣行径,宣布将以武力讨逆,匡扶大魏国朝政。

    “我朝正统福泽深厚,人心思定,王师大举南下,步、骑精卒不下五十万,势如泰山,跳梁小丑妄图螳臂当车,乃是自取灭亡。各地牧守,当知天命有归,大势所向。。。”

    六镇大都督的檄文做得很有气势,他也很有信心。都督府的幕僚团已经分析过了,与慕容家的这一仗,他们是具有很大优势的。北疆边军有近三十个旅的兵力,而金吾卫则不到二十个旅;北疆边军长年戍守边疆,无论经验和战斗素质都远超镇守京城的少爷兵们;除此以外,六镇边军还有一个大杀器:无论慕容家的走狗文人再舌灿莲花,他们都改变不了慕容家谋反弑君篡位的事实。

    在大魏朝内部,无论洛京军民还是各地官员,大家普遍都认为,拓跋家才是大魏朝的正统。所以,拓跋雄以皇叔身份勤王讨逆,在政治上是有很大优势的。只要他能击败洛京金吾卫主力,入驻京畿,那时人心所向,江淮前沿的魏军主力和安西魏军应该都不会对拓跋雄上台抱有太大的抵触情绪,届时,很可能会出现全国各地传檄而定的场面。

    道义就象空气,看似空虚,却是无所不在。要夺取天下,光靠大义和正统自然不行,但拥有正统的大义名分却是能省很多力气的。檄文消息传到,辽南都督元彬、高州巡抚白林、定州巡抚苏万均、并州巡抚陈旻等大魏朝的死忠官员立即宣布响应。他们发布宣言,宣布拥戴拓跋皇叔平乱,愿意全力以赴地支持六镇边军平叛。

    眼见军队进展顺利,各地响应如云,对于未来的前景,拓跋雄和部下们都抱有十分乐观的态度。在边军里,很多人都在憧憬着打进洛京那个花花世界后该如何玩乐享受了。那些地方官员比较聪明,他们正忙着筹划给拓跋雄上劝进折子呢,有人甚至已经在奏折中改口称拓跋雄为“陛下”了。

    ~~~~~~~~~~~~~~~~~~~~~~~~~~~~~~~~~~~~~~

    是 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