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狄公大义 洛阳品鉴

    第七十一章 狄公大义 洛阳品鉴 (第2/3页)

分漫长呢。会有很多很多的麻烦……这一点连太子都没有察觉。

    但这让狄仁杰产生了斗志……

    这样嘛,才显得某有真才实料!

    ………………………………

    “太子这段时间与四个人走得很近。第一个是并州的法曹,名叫狄仁杰。”

    “哦,并州,倒是一个好地方,”武则天答道。她自小是在四川长大的,所以后世的人很怀疑,这一方水土难道真容易出美女,武则天不提了,杨玉环,后来宋真宗身边的刘娥,等等。不过她父亲武士彠倒是并州人,算起来,是半个老乡。

    “哼,”李治冷哼一声。

    不是气儿子开始搞小动作。狄仁杰算什么,就是抛媚眼的刘仁轨,他没有生气。比起自己当初的班底,长孙无忌,于志宁等人,儿子弄的这个小班底,简直目不忍睹。

    主要是气儿子这一次没有让自己下台,而多半就是这几个人出的馊主意。

    “陛下,并州可是祖宗的龙兴之地,”武则天笑了起来,然后附在李治耳朵边说道:“再说,老百姓骂的也是妾身,并没有骂陛下啊。”

    “皇后,这一次让你委屈了,”李治摸着武则天的手道。然后对这个太监道:“继续往下说。”

    “是,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他走上仕途却是通过明经科及第,正当地踏入仕途的。”

    “也算不错了,”武则天说道。

    “哼!”李治再次冷哼一声。

    唐朝科举录取的人很少,但开始时比较科学的,有明经、进士、俊士、明字、明算、三史、一史、道举、童子,甚至杂艺科。其中明经与进士最贵。不过明经科录取率较高,每次录取额在一两百人,录取率是投试率的百分之十强。这也不容易了,参加投试的,又是从两监与各地选拨出来的。因此,武则天说了一句,也算不错了。

    但比起进士,则是毛毛雨了,唐朝的进士可不象后世,名额很少嘀。在李治手上最少的一次是麟德元年,只录取了三名!去年还可以,录取了五十四人。但正常也不过十几人。并且有的年份还停了下来。所以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岁考中明经,老了。五十岁考中进士,岁数还小!

    当然,科考是一回事,进入仕途是一回事,政事的能力,权谋的能力,以及人脉的关系,再加上学问,学问只是一点。看到有几名状头(状元)做上宰辅的?可是有了进士在身与没有进士在身,总是有区别的。因此薛元超说过一句话:“吾不才(谦虚的一句话,为官为人都是不错的,学问也可),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及第,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将没有考中进士之恨放在没有迎娶崔卢赵李王五姓女之上!

    所以呢,李治又冷哼了一声。

    为了此事,李威还闹过乌龙,看过电视的,说狄仁杰考中状元,于是傻呼呼地问了出来,狄君那一年名中状头?

    狄仁杰……

    “陛下,进士太少,还要运气啊。未必考不中进士,就不是人才。”老武这一点不错,所以后来她主政时,进士名额多了起来。以现在的进士录取率,将唐宋八大家,外加杜甫李白,十人聚集起来,任他们考,考一辈子,能有一半人考中,就算幸运了。

    不但运气,还要交游,让人捧你,否则考官有可能看都不看一眼。所以唐朝游学的学子特多,曲江池哪里,每天总有人几十拨学子,在哪儿谈论诗词歌赋。

    然后武则天又道:“继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