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煮青蛙

    第二百七十六章 煮青蛙 (第2/3页)

    所以正直的大臣,对母亲掌权一直反对。父亲分一分权利,就打压一分,甚至不惜捧抬自己,将母亲的权焰压制下去。这才是他们心中所需要的“秩序”。当然了,自己没有作为,他们同样也反对的。自己越有作为,他们越会支持。

    于是朝堂走入一个怪圈,父亲给母亲一分权利,大臣支持自己就提高了一分,父亲不得不再给母亲一些实权……

    将这个弯子绕过来了。

    然后再来看朝堂的运态,也不是象以前那样看不懂。

    但对母亲修书,大臣们还是不以为意的。

    韦思谦没有回来,自己为了水利继续在三省六部奔波,能听到一些官员的议论声,对母亲的做法,有许多大臣甚至表示同意。只要不去插手朝政,管你修什么书,最好修一辈子书,不来过问朝政就行。

    有的大臣也想过,但没有想明白。

    于是便想这些被选中的人,比如刘祎之,因为贺兰敏之一案,流放到了岭南,后来遇赦招回,迁为左史。再比如万顷全,李绩征辽东时,这厮为作辽东总管记室,不知机密,作檄文讥***不知守鸭绿江之险,***遂固守鸭绿江,官军不得入,坐于岭外,遇赦还,拜著作郎。再如范履冰,武德进士,论资历很老了,可因为门第寒薄,至今才是一个左史。再如周思茂,与弟弟周思钧久为知名,然而种种,就象骆宾王一样,没有得到重用。其他的如苗楚客与韩楚宾等人,皆是很类似。

    也就是这些所选的文学之士,皆是不得志的臣子。容易被人拉拢。

    当然,不能说他们皆是小人,例如左史刘祎之很早与孟利贞、高智周、郭正一俱以文藻知名,时人号为刘、孟、高、郭,而且很孝顺,太宗末年曾将他所居之地赐名孝慈里,当年贺兰敏之案发,已通达天庭,可依然有一些大臣为他说话,亦为此故。万顷全同样放达不羁,但为人也算正直。其他几人或褒或贬,皆长于文学,也有一些生性耿直的人。

    总之,不是那种沆瀣一气的小人组成的,也让诸臣略略放了一些心。

    大臣的反应,更让李威心寒,心里面决定最好不要与母亲正面交锋。母亲出手了!慢慢地在搬柴火,开始烧水,可这些大臣就象锅里的青蛙一样,在快乐的游来游去,一个个皆不知。就连裴行俭似乎有忧色,再想却是茫然,理不出头绪……

    可笑自己,还跑到后宫去安慰。

    这样的强人,需要自己安慰?

    什么打不死的小强,就是古龙笔下那个强人秦歌,到了母亲面前,提鞋都不配。

    但自己却不能操之过急,自己是太子,说起来是半君,其实还是臣,在父亲面前是子,父亲愿意退位,皆大欢喜,如果强行兵变,是以臣代君,以子代父,又打破了这些大臣心中的秩序,因此支持的人不会多。也就是说,会在名义上支持自己顺利继位,但不会支持自己来硬的。

    所以想了一想,不知道怎么办,就是有什么办法,母亲也会生气。不如不做,将水利做好即可,做好了,会赢得更多大臣支持,而且也是母亲同意的,对此母亲不抵触。

    当然,一些大臣也不是麻木不仁,在朝堂上勾心斗角所带来的嗅觉,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