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声羌笛(一)

    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声羌笛(一) (第2/3页)

时候这对父子又如何自处?

    想了想道:“还是回来好啊,不象现在……”

    说着,用厌恶的眼神看着李贤。

    李显不知是何人指使的,是崔家兄弟,或是皇后,但将这个创口血淋淋地撕开。倒向李贤的大臣是很多,可想登基,也是不易的,皇后这一关要过,还得要名声与政绩。修再多的书注,背上了一个弑兄的大罪,这个兄还是很得民心的太子,休想有好名声了。政绩,试问他有何政绩?

    太宗也弑兄弑弟,甚至让尉迟敬德逼父亲退位禅让。但李唐兴兵,李世民是开先河提出的,后来诸多战役,李世民亲自指挥,可以说李唐的基业一半是李世民生生打出来的。所以大臣不反对。李贤若是这样做,死得多快就会有多快。

    还是太子回来好啊。

    刘仁轨也想念了。

    ……

    青海战役再度拉开,牵扯兵力嘛。

    不过计划做了修改,让武居寂出兵,不是不计后果出兵,稳步前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牵制住驻扎积石山东麓的吐蕃一部分军队即可。战事主要在青海拉开的。

    娄师德与黑齿常之继续从莫门道与黑峡川吸引吐蕃的兵力,契苾明带着主力大军扑向了宛肃城,这一路发生了一系列的血战。吐蕃人也有守城武器的,将火药缴到后,拆开来研究。

    那有那么好研究的,原料只有三样,打磨成了细末,再用水团成颗粒。就能能研究出来成份,还有比例,就是提炼纯硝技术,对现在的吐蕃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

    与之相同的,还有投石机、陌刀、伏远弩、角弓弩,吐蕃人也想得到这个技术,实物多次得到过,可至今研究却没有进展。但给了吐蕃人的一些思路,对原来的投石机进行了一些改进。

    天冷,弓箭的作用降低,但投石机还起作用的。

    不过知道太子即将离开积石山,裴行俭做得很理性,放过了宛肃城,却沿途攻打各个小的关卡,正好是投石机覆盖的范围。吐蕃人也不示弱,攻城守城是他们所短,于是多次出击,与唐军进行了野战。

    可是将吐蕃人的视线吸引到南方后,裴行俭又亲自率军出石城山道,薛讷等人出湟北道,两相呼应,将吐蕃在赤岭上的大营击溃。又动用了一些奇兵,出了长宁川道,大雪山,这是一段很辛苦的道路。然后来到大拔斗谷背后,与裴行俭大军南北夹攻,付出了近两千名士兵生命之后,将这个重要的关卡重新拿了下来。

    但没有停息下来,再次出军,进攻鱼尾军大营,然后海北道起,将吐谷浑百姓象赶牛羊一样,往河湟赶。几乎将这几千平方公里的所有百姓掳之一空,牛马羊留下来,或是犒劳三军,或者与吐谷浑百姓送到内陆。

    诺曷钵听说后又赶过来讨要,裴行俭问了一句:“大汗,为什么我们大唐太子身陷险境?论钦陵此次动用了三十万军队,你莫要告诉我这些全是吐蕃人的军队。还有,他们的粮草是谁提供的?”

    诺曷钵嚅嚅地说道:“当初太子可是答应过我的。”

    “那么你与太子去说吧。”

    诺曷钵羞惭离去。

    这也是裴行俭与李威多次交谈后的感受。教李威兵法,不能死板地去教,那也学不好,只好边讲边讨论。也说了一些问题,比如百姓,唐朝不是地不够用,是侵并土地现象严重,实际上地是够用的。相反,是百姓不够多。现在三千四万百姓,一征调几十万大军,马上就有了压力。可若有一亿百姓呢?吐蕃也是如此,征调一次几十万大军的大会战,最少几年经济才能缓解过来。

    这些百姓打散了,又不需要顾他们感受,几十年后,要么生存下去融为一体,要么死亡。死就死呗。吐谷浑百姓越少,吐蕃能抽的兵力就越少,得到的后勤就越发困难。

    这个办法,也符合这对师徒的想法与理念。

    这场战役持续的时间很长,一直持续到三月才结束,唐朝军队前后牺牲了近两万名士兵,打得很惨烈的。吐蕃也付出了三万多士兵牺牲的代价。自去年夏天以来,青海战事几乎没有停息过,双方牺牲的将士达到了二十多万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绞肉机。但正是因为这个惨烈,牢牢地将几十万吐蕃大军牵扯在青海。

    同样重要的,否则单凭没禄氏,这一行还是凶险重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