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抱铜仙(二)

    第四百三十七章 抱铜仙(二) (第3/3页)

,论钦陵计算出来,可十分佩服,是如何瞒过党项人,或者自己的人,这很有本事的。后来产生一个想法,认为给了党项人好处,于是党项人打了掩护,这时候不能计较的,撕破了脸皮,有可能彻底将几十万党项人拱手送给唐朝,于是隐忍不提。可这还是很有本事的。绝没有想到,自去年起,党项人就这么快“变节”。

    张大安不知道他身份,太子越得势,雍王位置越危险,还指望这个奇人再想什么高招呢。因此一五一十地将知道的说出来,问道:“难道李先生对军事谋略也善长?”

    知道自己失了态,说道:“不长,不长,不过了解越多,我的策略会越完善。相公,接着说。”

    “后来太子与论钦陵一晤,也是迷惑了这个吐蕃大论。真实企图是移民,以及利用党项人内外夹攻。吐蕃大论没有想到。实际上去年太子突围时,他的属下就带来了一张太子画的蓝图。”

    “什么蓝图?”

    “这是一张草图,是机密,放在兵部。上面是太子的三步设想,第一步是夺下九曲,第二步是夺下党项,以大积石山为长城,构筑关卡,这样黄河以西青海之地,尽归我朝囊下。又可以得到党项数万精兵,这些士兵不怕高寒,原来松散,吐蕃鄙视,所以一直没有形成战斗力。实际上原来我朝的做法,以及吐蕃的做法,皆是错误的。”

    “是,”段夫秀心中苦瑟之极,又问道:“第三步呢?”

    “第三步是夺下白兰羌。”

    “白兰羌?为什么,不要青海吗?”

    “当时我也不懂,虽然太子碍了殿下的将来,可不得不承认他的眼光很长远,”张大为了对付太子,他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皆向眼前这个奇人透露出来。

    喝了一口茶,还将思绪整理了一下,才说的:“虽然这一次太子大获全胜,可没有办法,将所有吐谷浑的百姓迁到灵州。”

    “是,”这个原因不用张大安解释,段夫庆也能知道。时间不能长,一长了,兵力一分散,大论一旦返回头来,悄悄率领一部大军,这一支唐军散在青海四面八方,那可就凶险了。所以唐太子说了一月之限。不给大论找机会的。

    但一个月,就是大非川与海北,唐朝也休想清空。百姓愿意,可各个贵族愿意么?到灵州送死去啊!

    “因为这仇恨,青海余部更加对我朝仇视。再说,对诺曷钵仁至义尽,真将所有吐谷浑百姓移到灵州,怎么安置,仅是供给,朝廷也付不起。所以还有大批的百姓留在原境。一旦入驻,内有内争,疆域又广,高地作战,对我朝又不利。所以先将青海丢一丢。”

    “那么为什么攻打白兰羌?”

    “李先生,还没有想明白?道理很简单,白兰羌不如原来,我朝又筑关城,可进可退,一些不怕高寒的将士,以及党项将士,可拉可压,数年后,小小的白兰羌要么诚服,要么灭亡。那么再筑关城,筑到紫山口。阻住吐蕃大军去路,将战役放在紫山东麓的羌地上作战,地势低,我朝将士适应,又有许多高山险岭,我们唐朝守城武器远远超过吐蕃人的器械。攻是攻不下来,不攻,吐蕃人一阻,吐谷浑的残部在诺曷钵率领族人回归时,只好投降。青海彻底属于我朝。而且穷困之下,可以再次拉拢多弥、苏毗等部**。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吐蕃人自己会自动瓦解。”

    这厮不但说了,还怕段夫秀听不明白,做了详细的讲解!

    ***:看到有人说松赞干布兼并党项,更名弭药,使两族更加亲近。松赞五位五妃中有一位就是当时弭药王之女茹雍妃洁莫尊。这篇论文我没有下载,毕竟这些专业性论文很冷门,下载大多数要花费人民币的。但是老午很是不解,党项各部组织很松散,何来一个药弭王?就是当时拓跋赤辞为党项所有人当中的翘首,也不敢自称为党项王。再看后来,原来吐谷浑境内有大量的党项人,不然不可能有三万党项人入侵凉州,难道从积石山越过九曲越过河湟入侵,有这个战斗力与长途跋涉的能力么?后来因为境况凄惨,全部迁移到积石山一带。然后再一逼,几乎举族迁到了灵州夏州与六胡州一带。这就是所谓的亲密?

    再有一件事,许多人说吐蕃抵抗了大食东上。我看的专业性书籍不少,虽然是囫囵吞枣似地阅读,可只看到吐蕃大多数时间与大食默契性地抵消唐朝在西域的震慑力,即使磨擦,只是鸡皮蒜皮。倒是高仙芝真刀实枪地来了一战。再说,大食有这个能力,从高原陆地,经过一万多里,将实力投放到安西,或者青海?为什么这么多奇怪的说法,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