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和亲(中)

    第六十二章 和亲(中) (第3/3页)

以为自己居于世界中央,泱泱大国,做着美梦没有醒……也就是说这些科学理论,同样很落后的。

    自己能记得的一些知识面,也比古希腊的科学理论要先进得多。

    在他看来,最实用的是数理化,地理历史也不错,但中国对这方面很有研究的,要么就是地质学,对此李威同样不懂。数量化也几乎忘记得差不多了,大约还能记得一些,相当于后世的高一高二的水平吧。

    可就这水平,也遥遥领先于这个世界所有的人。

    然而用什么名义将它写出来,还要使人能相信?并且也不好写的,比如内燃机的原理,初中时就开始学习,还有电学,在后世学习不奇怪,但在唐朝,将这些原理写出来,会不会很怪异?

    于是又说道:“想不想明白更清楚?”

    “想。”

    “那么你拿笔过来。”

    拿来纸笔,李威又拿来拿来一块木板,在炕上一边烤着火,一边用木板铺在自己膝盖上,画了简单的原理图。

    还是不大明白,并且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李威无奈,只好说道:“你不用知道这些原因,凡正记住,往南去,大约南海诸国是大地上最热的地方,然后以南海诸国为分界线,越往两边去,会越冷。不过也不同,六月份最热的地区不仅是南海诸国,而是在岭南一带,大地运转,此时是日照的中心地区。到了腊月,北边的大地,因为日照最偏,南边会热,北方会冷。海客怕冒风险,只是活动到小诸薄国、加营国与火山国(指爪哇群岛上的诸国)一带。否则再往东南去,到达大洋洲,就能看到哪里,靠近南边各地,恰好与我朝天气相反。冬天天热,夏天天冷。不过随着海客脚步扩大,迟早要到达哪一带地区的。然后就是越高越冷。再者,多树多水的地方,因为湿气保温,所以昼夜温差不大,可是戈壁滩与沙漠缺少水木保温,白天热,夜晚却是很冷。因此西域的百姓有一句,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甜瓜(西瓜)。”

    “是这样啊,”也不知是不是真明白了。

    李威没有再解释了,主要妖异。

    然后拿起毛笔在纸上书写,看来得抽空写一些东西了。物理化学,不知如何动笔,自己考虑的事务又多,也不敢分出太多的精力,去用这时代人能接受的文字,将这些知识写出来。只好写数学。

    数学不妖异,只是讲计算。国子监里还特地开设了算术一科。

    然而数学却是一切科学之母,无论物理或者化学,以后的种种计算,都离不开数学公式。

    还是很妖异,就是将后世的初中数学知识写出来,在这时代会引起什么样的轰动。可在能接受范围之内,一定程度上的妖异,是天授,对自己也有帮助。

    “这是什么呀?”韦月好奇地看着一组弯弯曲曲的小蝌蚪问道。

    “这是阿拉伯数字,这个字母,是西方一个国家的语言。用在算术上,可以简化。就象此次我与西方各国使者盘问一样,别人有长处的,我们就要拿过来。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永远比别人强大。看一看,比如三百零一乘二百九十九等于多少?”

    “臣妾拿算盘来算。”

    “不用,你看一看,”李威写了一个平方公式,然后说道:“等于八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就这么简单。”

    也没有那么简单的,首先化学元素表,他就记得没有二十个了,然后是根式表,更是不可能能全部记得。但能写出来其中一部分的东西,就能让后世的学者少走许多弯路。

    还有,得将中国这种将工商视为低贱的思想纠正过来。没有了商人,国家就不能真正富裕,永远就赖在可怜巴巴的土地,一代一代人的恶性循环下去。再就是工人,不仅是工人,实际上有很多出色的工匠,他们是原始的科技工作者,可是地位太贱,不能安心研究,也就是说,不能出太多的科学家。

    远以为唐朝很强大的,这么强大的王朝,你弄什么来兴盛,可来到这时代,才发觉想法是何等的错误。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了。

    仔细地写着,没有写到初中的知识,在写小数的一些公式,然后罗列做了一些简单的解注。

    “是啊,是啊,”婉儿第一个看出来,惊喜地道:“原来这样算帐的。”

    虽聪明,可是她将数学用来算帐了,也能说,虽然李威一头的黑汗。

    小心地想着,写了四张纸。外面太监就过来禀报:“陛下,外面有一个人自称是吐蕃太后的心腹,要求见陛下。”

    离得远,情报得到得很落后。可是吐蕃新赞普登基的事,到这时候了,也传到了洛阳。唐朝君臣能知道真相的没有几人,皆长松了一口气。吐蕃赞普一死,暂时西南边境能平安了。这时候东西突厥皆有乱象,可不希望吐蕃再来捣乱。仅于此,没有想到其他。

    然而李威才真正松了一口气。对没禄氏多少有些感情,一夜夫妻百日恩,况且做了几百日的夫妻,还有他的儿子。不知道她是怎么办到的,不但成功的继承了赞普,吐蕃还没有什么大乱子。

    从炕上起来,说道:“让他进来。”

    一会儿,一个中年大汉走了进来,伏下说道:“吐蕃大臣没庐乞力徐叩见大唐皇帝陛下。”

    “你起来,坐。”

    乞力徐坐下来。

    “你这个名字我很熟悉,对了,好象你也参与了姚州之战。”

    “陛下,姚州之战臣没有参与,只是奉命保护太后。”乞力徐说到这里,然后脸色古怪地看着李威。他是没禄氏的娘家兄弟,也是没禄氏最忠心的大臣之一。

    此次谈判对没禄氏十分重要,能不能树立威信,渐渐从论钦陵手中将权利一点一滴地夺回来,就要看这次谈判有没有希望了。因此,先行派了最贴心的两名使者,进入洛阳,一个拿着文成公主的信,拜见李治与武则天。另一个人代表自己,与李威交谈。那么必须知道底细,于是选中了乞力徐,也将事情经过说了出来。

    乞力徐也雷着了。

    “为了我,为了我们家族,我必须要这样做。”

    乞力徐无言以对。一旦先赞普无子,皇室必倒,没庐氏全部必然跟着遭秧,可是……唐朝皇帝的血脉固然尊贵,然而不能为了借一个种,而放跑这个皇帝。

    “当时不为有子,也要放走唐朝皇帝,否则噶尔钦陵得功,还能容我存身,即便是赞普在世,整个吐蕃也看不到赞普了。而且有此一子,唐朝人会终留下一条后路给我们吐蕃人,否则你真以为我们吐蕃是唐朝的对手?看到没有,我们吐蕃一战,几年光景都恢复不过来,然而唐朝每年都有战争,可国力情况如何?”

    这也是亲唐派的认识。

    用后世的话来说,是属于鸽派,这些人对自己国家国力低估,然而对对方实力又高估。宋朝最明显,无论对辽国或者金属,想求和的大臣不在少处。吐蕃也有。并且武周时代没有到来,唐朝边功看上去依然很美。

    所以想议和苟安的大臣人数也有不少人。

    乞力徐又无言以对,对国家有没有妨害,他现在还是很年青,才到而立之年,看得不清楚。然而对于没庐氏这个部族,太后这样做是对的。最后也默认了此事。

    “不用紧张,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此一刻,我对你们家太后,还是抱有好感的。”

    “陛下,你这句话说得有些刻薄了吧。”乞力徐不满地说道。好歹也是从大论手中,将你强行救出来的,好感只是这一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