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王八之气(下)

    第八十一章 王八之气(下) (第1/3页)

    这一群使者也在听。

    他们想法倒没有李威那么复杂,西突厥数次叛乱,仅是肢解了罪盔祸首,也不算严重的处分。象何国的使者,甚至还不喜欢李威对触瑟罗的温言软语,心中盼望唐朝出台更严厉的措施。

    造成这种思想的差异,正是地缘关系。

    唐朝离得远,西突厥都不能称为完全占领,况且更遥远的河中。他们最关心的是唐朝军队是否强大,不强大,就无法战胜大食。另外关心的是唐朝皇帝的态度,以前唐朝两任皇帝对河中态度仅是羁縻,羁縻了,不拿一针一线了,也没有派驻一兵一卒了。这也不是河地地区各国所想看到的。

    但听得很仔细。

    唐朝皇帝与五姓争执到现在,既然是作为使者,并且是谨见大唐的皇帝,就没有一个是差的。也听明白了,唐朝想在碎叶川移民,五姓却不同意。为什么要移民,是将重心想放在西域,五姓主动权会丧失,自然不会同意。但对河中地区却是一件好事儿。

    唐朝重心转移到碎叶城,这里离河中地区又能有多远?

    一个个伏下乞求。

    “你们起来,我自东都出发前,就与几位相公商讨过你们河中。想要帮助,必须驻扎一支军队。”

    “陛下,我们会热烈欢迎,”温苟同兴奋地说道:“只要大唐天朝派驻军队,我们各国会主动提供贵国粮草。”

    “温大使,不是你所想的那么简单,想帮助你们,必须与大食对抗。大食不是小国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军队驻扎得少,不起作用。驻扎得多,你们负担沉重。不仅是粮食,还有武器、盔甲、辎重、伤药以及士兵的抚恤奖励。这是不切实际的。就是你们暂时同意,以后矛盾众多,百姓不服,有可能会造成更多不好的事情发生。因此,有了第二策。我们唐朝军队以碎叶城为中心,随时侧应你们河中。平时派一些将领训练你们的将士。刚才一战你们也看到了,纵然我们军队不若咽面人勇敢,最后战果会不会胜利?这有一个方略。再将你们各国组织起来,组成一个松散的联盟,共同抗击大食入侵。真不行,我们唐朝军队自碎叶城出发,与你们联手,几次打击之后,大食人只能望洋兴叹。况且他们西边还要与拜占庭人作战。”

    “这个主意好啊,”石国使者石中信抚手称赞。

    石国在大后方,希望唐朝支持,可一旦唐朝派驻重军进入河中地区,心中还是有些犹豫不决的。特别是石中信,是石国的老贵族(石是石国王姓,后来突厥人入住,石姓变成了石国贵族之姓。但多数河中国家,包括史国、曹国、何国,皆姓昭武,所以唐朝人称为昭武九姓。)

    “是好啊,但没有了士兵伤亡,没有了武器损耗?”李威讥讽地问道。

    一切费用还不会少,照就,只是换在碎叶城,能减少矛盾与纷争。后面一句话还没有问出来,你们河中地区想什么都不出,就拥有唐朝的庇护,这世上有没有这样的好事?

    要么就是臣服,这个臣服,李威能不能看得中?

    不等这些使者思索,李威直接开门见山说了出来:“所以,当初我与几位相公的意见是,各国按照国家地域大小、百姓多少、富裕程度分成六个等分。比如康国划为第一等,石国划为第二等,安国西曹划为第四等,东曹等国划为第四等,小史国东米国划为第五等,更小的国家与部族划为第六等。拥兵三百以下者忽略不计,只要派出士兵相助即可。第一等一年交纳三千两银子,第二等交纳两千五百两银子,依此类推,第六等一年只需交纳五百两银子。这样就有足够的费用,维持唐朝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兼管你们河中的安危。”

    不算过份的做法。

    西域是羁縻政策,然而时叛时复,唐朝不得不派出了一些驻军。也征收粮税,不是以银子形式征收的,而是以粮食牲畜形式征纳。这个税务也很轻,几乎忽略不计。但有时候官员做得不好,也是造成西域各部不服的原因之一。此次李威来到西域,也打算将税务数额准确定落下来,省得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给官员鱼肉的机会。

    河中几乎是现在中亚最富裕的国家。物产丰美,气候湿润,盛产金银,甚至有的国家还产水晶、宝石与美玉。富裕到什么地步,河中有一个传言,安国太后兵败逃跑,丢掉了一只鞋子,让大食人捡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