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财源水患(四)

    十六、财源水患(四) (第1/3页)

    万历四十三年(1615),由四旗扩大为八旗。旗的颜色,在原有四色的基础上镶以不同的色边,即: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其编制为三级:五牛录编为一甲喇,五甲喇编为一固山(汉译为旗),每固山为一旗。每旗三级的官名分别为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和固山额真。共设八固山,即八旗。每固山领有步骑士七干五百名。

    皇太极继位后,先后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颜色与满洲八旗相同,建制一样,按三级编制,共二十四旗。满洲八旗的旗主世袭,蒙古、汉军八旗的因山额真由皇太极直接任命,可随时撤换。

    八旗兵制兼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三种职能,最主要的是战备。从清军入关至十八世纪中期,随着满族社会经济的完全封建化,八旗兵制出现了相应的变革。定都北京后,确立八旗常备兵制度,仍按民族分别编制。以满洲八旗为主干。

    清朝入关定都北京后,为了守卫京师调集了八旗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入京,史称禁旅八旗。禁旅八旗内设前锋营、火器营、护军营、亲兵营、骁骑营、神机营、健锐营等,前四营中严格禁止汉军加入。禁旅八旗主要分为“郎卫”和“兵卫”两类。郎卫主要负责保卫宫廷,由正黄、镶黄、正白旗中担任,清廷挑选上述三旗中的精锐为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雍正时把侍卫的挑选范围扩大到其他五旗。侍卫分为两班。宿卫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的为内班,宿卫太和门的为外班。兵卫主要负责守卫京城各门及各行宫。

    剩余三分之一分驻在全国九十多个城市和据点,称为“驻防八旗”,驻防的原则是以重点驻防和集中机动相结合,驻防八旗分由各地将军、副都统、城都尉统率,直接受命于皇帝。但是这也使旗人长期被迫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技能,除了“披甲当差”、“赖饷而食”,充当维护清朝统治者的工具以外,大部分人无所事事。被迫成为“不仕、不农、不工、不商、不兵、不民”的人。处于这种生活困境的满族驻防旗人。有的街头卖艺;有的去拉人力车;有的甚至沿街乞讨……

    这肃顺的意思实在是太合自己的胃口了,杏贞打开草草浏览了一番,对着皇帝说道:“此事虽然风险大了点,倒是可为。肃顺果然是尽心为国的。不枉费皇上如此信任他。连连超擢,如今是内务府大臣又是户部尚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