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大内议和

    第636章 大内议和 (第2/3页)

病在床了(真正的原因是收到了政良的书信,在得知内定媳妇麻生希被强留在罗氏家后,再加上此前对罗氏家积累的怨念,最终被气病了)。

    此外,随着罗氏家击败大友家与大内家近三万的联军,然后一举拿下原本属于大内家的筑前国西部地区,一些临近罗氏家领地的豪族已经出现了不稳的迹象。比如宗像家,此次虽然宗像家派出了筑前沿海最强的水军协助内藤兴盛撤退,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宗像家的行动都显得有点迟缓。甚至在收到杉家的高鸟居城求援的请求后,却是按兵不动,只求自保。

    又比如秋月家。原本在被罗氏家占据了一半领地后应该与大内家共同对付罗氏家的秋月家。此时反而将重兵陈列在临近大内家直属领地的一则。显然是在防范大内家。这上述的一切。都显示大内家在筑前国的统治有着不稳的迹象。大内家自然是争取时间来重新稳定局面了。

    “说吧。大内家此次派阁下前来,到底所为何事?”就在相良武任暗自思量到底应该如何说服政良同意两家和好之时,政良却是话音一转,主动问起了相良武任的来意。

    “太宰少贰大人,此次两家相争完全是两家的误会造成的,太宰大贰大人以为此时两家最好能够化干戈为玉帛。”眼看政良正式称呼他为“阁下”了,相良武任只好抛开岳父的身份,以一个使者的身份来说话了。当然。他也通过话语中官职的对比称呼,暗中提醒政良,此时的大内义隆不但官职比政良高,甚至就连大内家的家势也还是比罗氏家强盛的,若是两家还一直对战下去,对于双方而言都没有好处。

    对于相良武任的这一番话,政良并没有直接回应,毕竟外交并不是盲目地吵架,而是利益的交换,所以政良反而是好整以暇地等待着相良武任继续说下去。

    眼看政良没有继续表态。相良武任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想当初在竹之城外一战,本家并没有为难战死的贵方武士遗体。所以为了表示双方议和的诚意,本家希望贵方能够将杉筑前守护代兴运、原田隆重大人的首级,以及杉杉筑前守护代兴运大人的嫡子杉重基及其族人归还给本家。”

    相良武任并没有提出大内家能够允诺的条件,反而直接提出了大内家要求的条件。因为他实在没有把握让政良同意大内家原本开出的条件。干脆等待政良自己提出条件好了。

    而对于大内家提出的条件,政良一听之后就明白大内义隆的意思了。无非就是保证自家的名声罢了,摆出一副决不放弃自家人的形象,用以提升士气,安抚人心罢了。同时也好保证杉家作为守护代家族在筑前的存在,以便大内家继续保证在筑前的统治。所谓的议和,对于此时的双方而言,不过是随时可以再次撕开的遮丑布罢了,而现在提出的这个交换条件才是大内家此次议和的根本利益所在。

    而罗氏家这边呢?此次又能够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利益呢?

    于是政良很快就想到了此时仍然未解决的俘虏兵问题。这一次与大友、大内两家大军作战,罗氏家前前后后一共俘虏了近三万人的俘虏兵。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在此战结束之后,已经按照当初的协议允许他们定居在罗氏家的领地中了,但却不允许离开罗氏家的领地返回原来的家中,以免日后再次跟随当地豪族前来对抗罗氏家。变相回复敌人实力的事情,罗氏家是绝对不会做的。

    只是由于他们当中有将近三千人的家是在罗氏家领地之外的大内家领地中的(当初由于动员筑后、筑前领地豪族作为攻略罗氏家的主力,所以俘虏兵中大部分人都是筑前、筑后的当地人,这些人已经很快乐地回家去了),即便此时被强逼留在罗氏家领地中定居,但也难以避免日后他们想办法返回自己的家中。

    此外,一部分被打入罗氏家奴隶番队的俘虏兵中,也有将近一千人的家是在罗氏家领地之外的大内家领地中的。这些人在罗氏家免费劳役一段时间后也将会因为累积功劳而得到成为罗氏家领民并且可以就地定居的奖赏。他们同样会想办法返回原来的家中的。

    此前政良也正在头痛,到底该如何让这两部分人安心留在罗氏家呢?现在办法来了。那就是要求大内家将这些人的家眷送到罗氏家的领地上来。

    这样做,首先是可以让这些俘虏兵归心。其次,也可以顺便增加领地的人口,以平均一个俘虏可以带动三个家人计算,此次起码可以增加一万多人的人口。最后,则是顺带解决了杉家的问题。此前杉家虽然投降了,杉家的领地也已经被政良分封了出去,但是如何处置杉重基以及其族人,此前政良一直都没有决定(毕竟若是将他们杀了。会引起其他同样是投降了的豪族的担忧。不杀却又不能留在罗氏家中担任职务。将他们长其软禁起来有浪费人力物力看守他们)。现在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