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苦肉之计

    第823章 苦肉之计 (第2/3页)

  而为了将村上三岛水军请来相助,毛利元就也是出了不少血的。

    村上水军其实是濑户内海的一帮海贼。而且他们跟“信浓总大将”村上义清,居然是同族关系!号称清和天皇后裔的栋梁“清和源氏”,其家族的源流是这样的,第一代叫源经基,二代叫源满仲,三代叫源满信,到了源满信这儿分岔:满信的长子源赖义,他的儿子就是鼎鼎大名的“八幡太郎”源义家、“贺茂次郎”源义纲和“新罗三郎”源义光,他们这家子就是河内源氏,源赖朝和足利尊氏都是这脉,那是武家最大的贵种;而满信的次子叫源赖清,赖清的儿子叫源仲宗,原本是白河法皇的侍从,因为诅咒了法皇,和几个儿子被流放到倭国各地,其中有个叫显清的,被流放到了信浓更级郡村上乡,便是“信浓村上”的直系祖先了。至于源仲宗本人,被流放到了西国的周防,后来在伊予今治对面的能岛筑城,吸收了大批海贼前来投奔,便是“濑户内村上”(也叫伊予村上)的源头,从此这个武家的贵种,就做起了海贼。

    村上家这样的海贼头是天皇的后裔,而其属下的众多海贼,原先居然也是天皇政府的官军。古平安朝,倭国为了向四周朝贡的小国展现威仪,从濑户内海、大阪湾、纪伊水道等处征调来许多土豪,安排他们到京都里站岗,叫“卫府舍人”,但后来朝廷败落了,无力支付这些“卫府舍人”的饷银食禄,就来个大裁员,横遭下岗的“卫府舍人”悲愤异常,便在回老家后,仗着对海运地理的熟悉,干起了抢劫“京船”(倭国各地往京都运送米帛的船只)勾当,沦为了海贼。时间久了,海贼们和大寺社(比如纪伊的熊野水军,就归熊野三山神社别当统领)、大武士领主(比如这个伊予村上)混合一起,演变为各霸一方水域的“海贼众”。

    到了后来,海贼们势力大了,也要洗白自己了。他们不再过打劫杀人的小勾当了,毕竟真要把来往船只抢光烧光,贸易凋零了,他们就要喝西北风了。加上进入室町时代后,大名的权力也逐渐延伸到海岸了,许多海贼众开始退避到海岛上,修筑船坞城堡,以求自保。这时海贼的苦钱方式也悄然改变,他们给自己取了个叫“警固众”名字,就像土匪都会称自己为“靖安军”、“保民军”一样。然后和贸易船队或地方大名达成协议。你不要躲我剿我。我就来帮你。

    怎么帮?有以下几种方式:比如“官物输送警固”和“官人输送警固”,就是帮你在海上保镖护航,护人或护物客官请便;还有“难路支援”,你的船队遇到水情复杂崎岖难行的地儿。咱们海贼帮你导航;还有“曳船”,你的船搁浅,咱们帮你拖曳,你的船沉没,咱们帮你打捞,价钱公道童叟无欺。

    海贼众之所以这么做,是有深层原因的,那就是要求大名承认他们的“海域自主权”,只要有了这项权力。他们就有权向过往船队收取保护费,名目五花八门,如“警固料”、“帆别钱”、“驮别钱”、“上乘料”等等。这样,海贼众就由单纯的海匪路霸,蜕变成了从海上贸易中抽取钱财的“中间层势力”。

    实际上。对于各地豪强大名来说,这帮海贼众将会妨碍自个利益权力最大化的中间层,应该彻底剿灭才对(你想想,你领国的商人出趟海,把钱都交给海贼了,能剩多少留给你啊),但倭国豪强大名们往往实力有限,陆上压不服国人,海上也剿不灭海贼,只得忍痛与海贼媾和。甚至不少大名还专门划出一部分田庄,作为海贼们的食邑,来换取他们的“警固”。实这样也不错,大名的海上贸易有人保护了,遇到战事时,也可以依仗伞下海贼的水上力量。

    而为了请求这村上三岛水军的支持,这一次毛利元就不但付出了不少的钱粮食兵器,还向他们许诺了对大半个濑户内海的海上支配权,并且还向他们提醒道,要是日后严岛再次被陶隆房占据,你们也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