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制度的优劣

    第857章 制度的优劣 (第2/3页)

随着右田岳城城门的告破,这座城砦陷落的结局已经不可避免了。自此作为此次罗氏家攻略中遇到的三个强硬份子之一的右田岳城终于被拔掉,而打算死扛罗氏家的右田家也将会被灭族(主要男丁将被杀,女眷被分散到各地去定居或者赏赐给有功将士)。

    实际上,稍经思索以后,政良也清楚为何会在攻略中遇到这些顽固份子。根本的原因还是罗氏家的家臣分封政策。

    一般的大名,其家中的领地,采取的是家臣领地分封政策。他们基本上将领地分封给自家家臣以后,该领地就完全由该家臣掌控,作为宗家家督只是每年从这些领地中收取一定的进贡并且在对外战争的时候,由这些家臣按照宗家要求率兵前来相助。这样的政策自然造就了大量国中国,从而发生下克上的情况。又或者造成了家中出现了山头派系,导致相互倾轧,最终导致宗家分裂,甚至被其他势力吞并。

    而罗氏家的家臣分封政策,虽然同样也是会将宗家的领地分封给家臣,但是却有着很大区别。

    首先罗氏家采取的是分散分封的政策。尽量将家臣领地分散分封到各地(并不会在一处地方分封过大的领地给家臣),家臣为了管理这些领地,那就不得不将族人以及麾下手下分散到各地对这些领地进行打理。从而避免了家臣在固定一处大型领地中大量聚集起家族力量。这样的法度下。久而久之。由于距离的关系,家臣的家族就会逐渐分家,从而避免大型家族在领地中出现。

    其次,家臣虽然对自身领地具备经营管理权,但前提是必须遵循罗氏家的法度以及管理制度,而且这些领地中的村子、町子的管理者也是只能由宗家罗氏家有关部门根据领地法度来任命的,家臣虽然可以调用这些基层管理者,但无法对这些管理人员进行任免以及处罚。也就是家臣只能对自己领地中的基层管理者具备管理以及使用权。但没有任命以及处罚权。实际上,这既是对家臣的分权,也是家臣与基层管理者两者之间的相互监督。

    最后,家臣在自身领地的军事权限也受到了限制,按照目前罗氏家的法度,一个家臣最多允许具备十五个武装家臣,而且家中的家臣以及家仆情况,需要在罗氏家军事阁、内政阁以及情报阁分别进行登记。

    这样的领地分封制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符合这个时代的领地制度,避免与这个时代的制度产生过大的冲突。从而影响到罗氏家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又对这种分封制度进行了完善,对家臣的权利进行了限制。确保宗家对所有家臣以及领地的监控。

    当然,即便政良已经小心翼翼地对这种制度进行了调整完善,尽量避免因此而在罗氏家内部产生矛盾,但其毕竟这个制度还是与这个时代整体制度是有所差别,这就导致了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其一,正如此次遇到了右田家、内藤家、杉家的死命抵抗事件一样,由于这些家族知道罗氏家的制度将会极大地削弱他们的利益,所以这些家族自然不愿意轻易向罗氏家臣服。这样的制度下,自然会导致罗氏家的日后在各地攻略中,会遭受到不少豪族的抵抗,而愿意向罗氏家投诚的豪族将会减少很多。

    其二,部分优秀人才,尤其那些本身曾经享受过一些大名的封地福利的人才,并不愿意投靠罗氏家。至少相同条件下,这些人才更愿意投靠别的大名。而那些因为战败而豪族,也不愿意向罗氏家投诚,即便投诚了,心中对于罗氏家的这种分封制度也会有所怨念。

    其三,在自家家臣团内,形成一定的隐患。毕竟随着自身的权利越来越大,人对财富、权利等等的追寻**就愈加强烈。当自家逐渐成长起来的家臣看到别的大名的家臣能够获得比他们更大的财富与权利的时候,他们内心自然会产生一些对比的心态,从而产生不利于宗家统治的**,从而成为了罗氏家统治的隐忧。

    当然,针对这些情况,政良也刻意进行了补救。

    首先,通过建立逐步完善的内政、军事、情报等系统,对家臣进行分权以及监视,并且牢牢掌控着军队。比如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系统(既然别人不愿意来投靠,那么只能自己培养了),从小孩子子开始就培养彻底支持以及服从罗氏家的制度的人才,并且将这些人才分散到领地的各个部门机构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