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三子教训状

    第864章 三子教训状 (第2/3页)

系,在下面就是庶族福原、口羽、志道、桂这一帮子豪族,外围是半臣半友的姻亲国人熊谷、宍户、天野等,这种统治模式在后世被称为“血亲”(内部)加“同盟”(外部)的模式。

    这种模式治理一国两国还行,但一旦随着自身的不断扩张,原先这种只适合中小民办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方法,立马显得不太适应了。

    早在严岛之战之前,毛利元就就逐渐意识到这种方式的问题了,为了更好适应毛利家扩张后的统治(此时他已经非常有信心能够一举吞下大内家这只病倒的大象了),于是他在此后继续重用血亲和庶族,比如让四子元清继承了备中国的穗井田家(即庄家),五子元秋继承了出云的富田家,六子元俱继承了石见国的出羽家等等,来消化广大的新领地(这就是教训状第九条的由来),各负责一个区域的攻防。

    同时,他还在家中确立了“四人合议众”,除了二川之外,又加上了庶族福原贞俊和口羽通良,在职责上吉川元春(军事首长)、口羽通良(政治委员)负责山**(石见、出云、伯耆等)方向的军政,是为“北军团”,小早川隆景与福原贞俊(分工同上)负责山阳道(濑户内海及四国)方向的军政,是为“南军团”,事情不论大小,都是家督隆元和这四位商议着办(这就是教训状第五条由来)。上述的这些都是毛利元就在严岛之战前,料定自己胜利后,为了更好地适应扩张后的毛利家发展而提前实行的举措。

    除了完成上述的举措外,历史上,毛利元就还在严岛之战胜利后扩大了外部同盟的“范围”,之前收的是安艺国内部的熊谷、宍户这一波,后来石见的大豪族益田、吉见,周防长门的内藤(隆春那一脉),备中的清水(清水宗治),伯耆的南条都成为了毛利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其实就是**自治权得到完全承认,充当毛利家的仆从军和卫星国即可。

    可以说,在战国的前半段,由于毛利家在毛利元就的主持下实施了变革,于是毛利家得以成为了称雄西国的大名。但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到了战国中后期,毛利元就却是发现这一套统治制度有点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了,他有打算进行改革,但这个时候原本的统治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影响到了家族的稳定,一旦做出更改,毛利元就完全无法确定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再加上他此时已经年老体衰,也已经没有精力了,于是他只能概叹“毛利家表面上拥有数国乃至十国的势力,但底子还是安艺、备后,是没有争霸天下的资格的”。

    传统自然好,要不然怎么能成传统呢?但传统也不好,它最终都会成为革新和发展的绊脚石。也正如毛利元就所预料的那般,在他死后,毛利家接下来几代毛利人,都抱着《三子教训状》的“精髓”不放,白白丧失了向织田信长式政权进化的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