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两京风云 四十四、

    第三卷 两京风云 四十四、 (第2/3页)

 李煜喜道:“信州侯棋艺高超,力压群雄,唐国宫廷棋待诏非信州侯莫属。  ”

    黄星鉴在一边听得很不是滋味,他这人相当孤傲,后手输给吴渭南不算丢脸,但先手输给周宣,自感颜面尽失,不顾皇帝在这里,抗声道:“陛下,草民不服。  ”

    周宣知道黄星鉴要闹事。  笑吟吟站在一边,他要推行围棋新规则,就需要黄星鉴这样有影响力的棋士闹一闹,闹得越轰动越好。

    李煜问:“黄山人有何不服?”

    黄星鉴道:“草民与信州侯同为十六胜二负,陛下如何便说信州侯力压群雄?草民不是争棋待诏,草民只是不服信州侯当这棋待诏。  ”

    李煜这皇帝太好说话了,当即说:“那黄山人也一并入翰林院为棋待诏。  两个棋待诏正显我唐国棋运昌盛。  ”

    黄星鉴与周宣是势不两立了,倔强道:“皇上。  草民懒散惯了,不愿为棋待诏,草民只想再与周宣对弈几局,看信州侯到底是不是力压群雄!”

    李煜脸现不悦之色,黄星鉴真是不识抬举。

    周宣躬身道:“陛下,臣愿意接受黄山人地挑战,但臣有个提议。  关于修改现行围棋规则的提议。  ”

    李煜道:“周爱卿要如何修改围棋规则?”

    周宣道:“只修改两处,一是废除座子,二是先行贴子。  ”接着详细说了一遍。

    黄星鉴当即反对:“座子制已历千年,岂能说改就改?先行贴子也不可行,贴多少完全没法衡量,有失公平!”

    周宣驳道:“尧造围棋之初也无座子,秦、汉以来,围棋逐步发展。  由纵横十三道到十五道、再到十七道,终于成为今日的纵横十九道,三百六十一个点暗合周天之数,若依黄山人之腐见,那我们现在应该是下十三路围棋。  ”

    周宣很不客气,直说黄星鉴是迂腐之见。  黄星鉴怒道:“你这是强词夺理!”

    周宣说:“理能被夺就表示你无理,黄山人乃大棋士,肯定下过让子棋,比如下让二子棋,棋盘只摆两颗白子,而黑的座子没有了,这不也是等于废除了座子吗?”。

    黄星鉴语塞。

    周宣说:“再说先行贴子,只要是具有一定棋力的,都知道执白先行具有明显优势,两个棋力相当的高手。  往往是谁先行谁赢。  若是遇到一局定胜负地比赛,那后手地就很不公平。  先行贴子正是弥补这一弊端。  ”

    黄星鉴问:“依你说,先行应倒贴几个子?”

    周宣说:“两子半。  ”

    黄星鉴沉默了一会,问:“信州侯要以新规则来与山人对弈?”

    周宣应道:“正是,就怕黄山人怯战。  ”

    黄星鉴愤然道:“我有何惧,你真以为你棋力强过我?我看过你的几局棋,往往行险侥胜,官子粗劣,如何敌得过我堂堂正正之兵!”

    周宣笑道:“山人少安勿躁,围棋又称手谈,不是嘴巴子上吹嘘逞强地,棋盘上见高下。  ”

    黄星鉴面皮紫胀,连连点头说:“好,好,好,那就棋盘上见高下,山人要与你下九局相搏,敢应战否?”

    周宣摇头笑道:“九局?太多了,在下不象山人这般清闲,饱食终日只知博弈,这样吧,下三局,你赢了,你做棋待诏。  ”

    黄星鉴负气道:“山人说过了,不做棋待诏,山人若是输了,终生不碰棋子,信州侯若是输了,也就不必做这棋待诏了。  ”

    周宣关切地说:“黄山人,在下输了无所谓,不当棋待诏哪样可以下棋,山人输了终生不碰棋子,这对一个痴迷于棋道的人来说,是不是太残忍了?改为三年不下棋如何?”

    黄星鉴更怒了,周宣这口气分明是说他黄星鉴必败无疑了,叫道:“陛下在此,草民绝无戏言,输了就是终生不下棋,你说,何时开始对局?”

    周宣道:“既然黄山人如此破釜沉舟,那在下也就要奋起迎战了,但元宵棋战才刚结束,想必山人也很疲惫,休息半月后再开战如何?”

    黄星鉴虽然急于打败周宣,但周宣说得在理,他也的确感到疲乏,十八轮对局下来,很是辛苦,点头道:“好,不知将在哪里对局?”

    周宣道:“既然是推行围棋新规则之战,自然是观战的人越多越好。  我觉得香如坊地斗鸡馆不错,我们就在斗鸡馆对弈三局,任由喜爱围棋的民众的观战,对了,棋盘小看不到,那就制作一丈见方地大棋盘,特置黑白大棋子。  放置在斗鸡馆场地正中,请吴渭南、陈星垣两位大棋士讲棋。  这样才是真正地弘扬棋道,黄山人以为如何?”

    周宣这是把后世大棋盘讲棋提前了一千年,对围棋贡献可谓巨大。

    黄星鉴还没开口,李煜已经鼓掌笑道:“信州侯真是花样百出,一边对弈一边请高手讲棋,万民观看,这真是绝妙的提议。  朕准了。  ”

    既然皇帝都准了,黄星鉴还能有什么话说,于是约定半月后,也就是二月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