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六十八章 讪讪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六十八章 讪讪 (第2/3页)

说道:“这是叔母给的见面礼,香玉不要嫌弃才好。”

    这手串也是内造之物,是初瑜昔曰的陪嫁之一。是九块白色籽玉串成的,每块玉都雕成如意云纹,看着极是精致。

    因喜它戴着清凉,初瑜今年夏天就寻了出来戴上。

    香玉低下头,看着前襟的手串,抿了抿嘴唇,抬头看着高氏。

    高太君看到那手串,眉头不经意地皱皱,神色转淡,对初瑜道:“太贵重了,劳你破费!”

    初瑜不晓得哪里触犯老人家的禁忌,讪讪地回道:“是应当的,您客气了!”

    李氏怕媳妇不自在,忙对初瑜道:“稻香村送来的莲蓉点心呢?这要等老爷回来才开席呢,先将那几样莲蓉点心送来给你外祖母尝尝。”说着,又笑着对高太君道:“母亲,记得您最爱吃莲子做的点心,这次也尝尝京里师傅制的。”

    在孩子们面前,高太君也不愿再板着脸,微笑着点了点头。

    初瑜心里吁了口气,带着丫鬟下去了。

    少一时,初瑜已经送了好些样莲蓉点心,站在一边寻思是不是要借着预备席面的由头退避。

    对于高太君,初瑜的心里还真有些犯憷。

    到底是长辈,又要顾及到婆婆,不管老人家什么态度,她也只有忍下的。

    到底是不自在,见她不喜欢自己,也就不愿意主动往前凑了。省得看着脸子,怪难受的。

    高太君已经招呼孩子们拿点心,自己也拿了一块儿,送到嘴里,吃了一口,点了点头,道:“瞧着有几样同苏州的点心差不多,这个不同的,却是另有一种滋味儿。”

    李氏笑着说道:“这是广式的,师傅是从广州那边请的,听说这馅料里,除了莲子,还有用西洋法子制的奶油、东洋法子制的蔗糖。”

    “啧啧!这又是东洋,又是西洋的,怨不得这般花俏。”高太君见李氏只说话,却不吃,亲手拿了块送过去,道:“你也尝尝,松松软软的,吃着一点也不腻儿。”

    李氏接了点心,面上却有些尴尬,瞅着这莲蓉糕,低头不吱声。

    莲子乃是助产之物,这不到临盆之际,是不能轻易用的。太医早有所嘱,所以李氏没有往嘴里送。

    初瑜在旁见了,印证之前所知的,越发笃定婆母并不是高太君亲女,而是大长公主之女。

    若是那样的话,婆婆李氏实际身份是皇玛法的表妹,自己的姑奶奶,丈夫实际……是自己个儿的表叔……虽说宗室女指婚,差辈分的大有人在,但是初瑜心里还是有些怪怪的。

    这一想到丈夫,她的心里就不由地悬心。

    从弘曙兄弟那边,初瑜不小心知道了真相,这才晓得丈夫不是去了归化,而是去了外蒙古,还要往西北军前。

    夫妻两个,向来恩爱。

    成亲这些年,因曹颙的差事忙,几乎年年都有小别之时,却也不过旬月,这次却是三个多月了。

    初瑜的眼底,添了抹忧色……*西直门外,因岳母到京,从衙门提前回来的曹寅刚好碰到从前门听戏回来的庄常,两人便一起坐车回园子。

    曹寅的脸色,却是有些不好看。

    庄先生犹豫了一下,道:“大人是在担忧张孝先?”

    “孝先”是前江苏巡抚张伯行的字,他受到弹劾,将良民诬为海贼,严刑之下,毙命数人。

    朝廷派了吏部尚书张鹏翮去江南审问,最后查得张伯行“将良民以窝藏盗贼、招聚匪类题参、殊属不合”,听说还上了折子,请旨将张伯行“照律拟斩监候,秋后处决”。

    曹寅摇了摇头,道:“皇上心里有数,最后不过雷声大、雨点小,会保全这个老臣的。我只是为张孝先难受。同在江南为宦多年,虽然鲜少往来亲近,但是说起风骨来,张孝先却是可钦可赞。”

    庄先生道:“这就是过尤不及的道理。之所以这般受到官员排挤,到底是被虚名所累。当年噶礼案发,扬州百姓得知张孝先解任,哭声震天,罢市抗议,为防民乱,使得驻军八旗都不得不进城戒备。待到噶礼案毕,张孝先留任江南,上万百姓进京,在御园外叩谢皇恩。就连张孝先出任过的福建,百姓也是奔走相告。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