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立秋

    第七百九十八章 立秋 (第1/3页)

    曹颙到清朝十几年,抄家的事听过多遭,亲眼所见的却是有数。

    七月中,他真真见识到了“妻女入官”是什么意思。正月里涉及到的“复立太子”案,涉案男子或斩或流外,妇孺尽数交内务府。

    按照规矩,罪臣家属不准进紫禁城等要低,只能在宫外苦差行走。妇女执苦役,待嫁女儿配给管领内贫困无妻着,十三岁以下女孩,三岁以下男孩交由内务府管领养育诚仁后当差。

    堂堂的侍郎府邸,转眼间烟消云散。

    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淳郡王府这边弘曙满心欢喜。

    因为,朱家妇孺女眷没有交到内务府手中,而是由御笔亲批,平均分赏给弘曙与恒亲王府长子弘昇。

    如此一来,就算没有正式册封亲王世子与郡王长子,康熙跟前已经默认了他们的身份。

    一下子多了几十口人,弘曙院子里哪放得下?孝敬嫡母两个丫头,孝敬生母两个仆妇,送给弟弟两个小厮。

    就连初瑜回趟娘家,也获赠了两个小丫头,是朱都纳的两个外孙女,姐姐九岁,叫云英,妹妹七岁,叫彩英。

    到底是官宦人家出来的,规规矩矩的,看着可人疼。

    初瑜的意思,是想让喜彩调理调理这两个丫头,而后放在天佑与恒生身边侍候。乌恩同小核桃都到了该嫁人的年纪,儿子身边总要有几个丫头跟着。

    曹颙听了,道:“这点的年纪,哪里是能侍候人的?”

    再说,他也不想儿子们生在丫鬟堆里,染着胭脂味。现下孩子们小,没什么。按照曹颙的想法,等到天佑、恒生十岁后,就将他们迁到前院住。

    曹颙想起紫晶的身份,对初瑜道:“别在紫晶跟前提她们两个的出身。”

    紫晶当年也是罪臣家眷,同这两个孩子的经历差不多。

    初瑜点头道:“不劳额驸吩咐,我自晓得。要不然的话,就直接领到葵院了。”

    云英与彩英两个,最后还是没有去葵院,而是跟在天慧身边侍候。说是侍候,不过是添两个玩伴罢了。

    曹家本不缺下人,曹寅父子两个也颇为敬佩朱氏父子的风骨,自不会折辱他的子孙。

    因这两个女奴的到来,曹颙心中颇为触动。要是历史没有改变,曹家、李家也少不得抄家籍没的下场。

    如此一来,继续置办祭田的想法越来越明确。

    他祖父母的坟茔地在丰润,附近的土地都在曹氏宗族名下。要不高价收购曹氏族人手中的土地;要么就要迁坟,另置坟茔地。两种方案,二选一。

    曹颙不愿跟那边族人牵扯太多,人情最是麻烦。他原以为父亲不会同意迁坟,没想到曹寅竟然同意了。

    瞧他的意思,不仅想要将父母坟茔迁过来,还打算给自己修墓。

    为了这个,曹寅专门请了个风水师傅,在昌平与海淀两处择地,最后选定了海淀一块好地,也算是上风上水。

    这迁坟之事,不仅涉及到长房,还有二房。因为曹荃死后,也葬在丰润,曹玺坟茔旁边。所以,曹寅使人将二房诸人叫来商议。

    兆佳氏没有说什么,只说听儿子们的;曹颂兄弟几个都是赞成迁坟的。若是将祖父与父亲坟茔迁到京郊,往后拜祭也便宜。

    按照曹寅之意,是想要亲自去趟丰润。道路迢迢,曹颙怎么忍心老父奔波?

    他将手头的差事料理完毕,想着要不要替父亲跑趟丰润,没想到贵客上门,那就是延迟进京数月的曹家七老太爷。

    七老太爷辈分虽高,实际上同曹寅差不多大。

    只是在村野乡间,曰子过得滋润,看着富态得很。倒是曹寅,早年劳心费力,坐下病根,看着比真是年龄老上许多。

    曹颙得了消息,回到家中时,曹颂已经带着两个弟弟给七老太爷请过安。

    看到曹颙穿着补服,仪表堂堂的模样,七老太爷笑眯眯地打量了他几眼,道:“这是颙哥儿?十几年没见,还真有些不敢认了。那年老太君入土,还是个半大孩子。”

    对于丰润那边的族人长辈,曹颙有印象的,就是这个七老太爷。晓得是父亲经常念叨的人,他这边也多了几分尊敬。

    七老太爷上京,还是为了曹颀的亲事。若是没有皇太后的孝期,曹颀的亲事早已办完。

    李氏与初瑜这几个月,也物色了几个女孩儿,但是都没有替曹颀拿主意的意思。

    七老太爷活了大半辈子,也是人精,到曹府半曰,便已经察觉出不同来。曹寅与李氏恭敬是恭敬,却多了疏离。侄孙辈的孩子们,都是客气有礼。

    待孩子们下去,只剩下曹寅时,七老太爷不禁皱眉,道:“事情都张罗大半年,他婶子没给相看相看?就算不是亲侄儿,念在他宗子的身份,你们也不该这么怠慢!”

    曹寅闻言,道:“就是顾念着颀哥儿是宗子,选的是宗妇,我们才不好多说什么。凡事还请七老太爷做主,小辈们心里才放心。”

    七老太爷闻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