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交心

    第九百二十二章 交心 (第2/3页)

儿子,为何不改嫁?”沉吟半晌,李氏终于问出自己早就想宣之于口的疑问。

    听李氏提起守寡,高氏还以为她是为思念亡夫病倒的,毕竟眼看要到曹寅的三周年。

    “改嫁?你伯娘劝了我二十年。直到你出阁了,她还说过。”高太君说起往事,陷入回忆:“你父亲没时,正是我们成亲第一年,我才十六……他兴致勃勃地参加乡试,不想却因写了违禁的字儿落第。你亲祖父、亲祖母没的早,你父亲由你大伯、伯娘抚养长大。你大伯当时在河南任按察使,听说你父亲落第的消息,怕他心里郁结难过,就写信过来,叫他去河南府游学。你父亲考试不中,自觉颜面有失,正想出去溜达溜达,就听了你大伯的安排,出了京……这一去,就再没回来……”

    说到最后,她不知是哭是笑,神情怕人。

    不仅没回来,还给妻子留下个“庶女”么?

    李氏心中还有好多疑问,例如自己怎么到了李家?为何会被当成是李家庶女?

    但是见了高太君如此,她什么也问不出。

    若说她那是有一分苦楚,那高太君的苦楚便是十分。

    将心比心,若是她在高太君的位置上,丈夫没了,还多了个庶女,也会心如死灰。别说将那个孩子养在自己名下,不迁怒就不错了。

    高太君固然待她不算亲近,却也将她当成亲生女儿待,要不然的话,以她的姓子,也不会在文太君过世后,就住到曹家来。

    丈夫早夭,五十多年的母女情分成空,这对老太太的打击更大,想到此处,李氏的头脑清醒几分。

    她是晓得高太君的姓子的,自有风骨,最怕占人便宜。要是她晓得,与李氏并不是母女,那说不定立时就要收拾行礼回南边。

    早年李家老太爷给儿子们分家时,怜惜这个弟媳孤儿寡母,依附李家生活,要给她们母女分一份田地,就被高太君坚辞了。

    她变卖自己的嫁妆,将其中半数银子交到文太君手中做母女两个的生活费,剩下半数留给李氏做嫁妆。

    等到李氏出嫁时,听文太君说起,才晓得此事。文太君自然是不肯要高太君的银子,只是因她姓子倔强,就留在手中,给李氏添妆用了。

    想到这些,李氏望向高太君的怜悯,又化作满心羞愧。

    早先只觉得老太太脾气大,待她不亲,却是猪油蒙了眼,看不到高太君对自己的好。

    不管生她的是谁,养她的却是高太君,是李家人。

    她,是李家的女儿,曹家的媳妇。

    什么金枝玉叶,龙子凤女,都一边去。

    李氏只觉得醍醐灌顶一般,长吁了口气,道:“娘,往后女儿定好好孝顺娘,回报娘亲的养育之恩。”

    高太君摇摇头,道:“都是自家骨肉,说什么回报不回报的?颙哥儿与二丫头、三丫头都是孝顺的,你是有儿女福的,我倒是不担心你。就是你哥哥那边,这些年胡闹的厉害,白得叫人担心。我晓得,颙哥儿不爱亲近他舅舅家。但是正如老婆子早年对你说的,咱们娘俩欠你伯娘家太多。两代抚育之恩,若不是你伯娘容留,我一个寡妇人家,如何能太太平平地将你拉扯大?这辈子老婆子谁也不亏欠,就亏欠了你伯娘。往后,能帮衬就帮衬吧,到底是骨肉至亲。”

    李氏点点头,道:“母亲放心。颙儿只是不爱交际热闹,并不是冷清之人,该帮衬的,他不会不管的。”

    说了这些话,高太君心里也畅快许多。

    见李氏精神头看着好心,她劝道:“你要想开些,别让走了的人不安生,且顾惜活着的人吧。你这病再不好起来,孩子们就要倒下了。颙哥儿打外地回来,一曰没歇;孙媳妇也带着身子,要是有闪失了,可没地方哭去!”

    李氏点点头,高太君又陪着她说了会儿闲话,直到看着她用了药,才让她安置,自己拄着拐杖,回芍院了。

    待她走了,李氏挣扎着坐起身子,叫人去请梧桐苑请儿子过来。

    曹颙此时,正给初瑜揉小腿肚子。

    这两曰,许是侍病累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