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失望(泪奔求月票)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失望(泪奔求月票) (第1/3页)

    直隶单凭农业,没办法富民。天旱的问题,并非是无解,打井修河渠,都是解决之法。可是这些解决之法,都需要银子。

    宋厚年岁虽大,可身为幕者,并非冥顽不灵之人,经过曹颙这一番说辞,最终也支持曹颙的决定。

    接下来,如何起草折子,将此事上升到影响直隶百姓民生的头等大事,还不能将责任都担在曹颙这个总督身上,就要看宋厚的手笔。

    他早年在湖广为幕时,就经常起草奏折,最是晓得其中的门门道道。

    妙笔生花。

    有的时候,同一件事,换了不同的说辞,就能有不同的效果。

    曹颙提出棉花统购统销,是富民之策。若是后果并不理想或者有所偏差,那就是下边人的缘故。

    曹颙看了宋厚起草的折子,有些无奈,却也晓得这些是必须的。

    曹颙对着这个,重新撰写了一遍,并无一字增减。

    抄完折子,他交给宋厚,这个将由宋厚安排人送往京城。

    宋厚自也瞧出曹颙无增加,摩挲着胡子,神情中带了几分满足。

    能遇到这样的东主,也是为幕者的运气……*内宅,上房。

    初瑜手中拿着七格格使人送来的信,只觉得沉甸甸的。

    年家风雨飘摇,初瑜也很是担心跟随夫婿在广州的七格格。

    一笔写不出两个年字,即便年熙过继给年希尧,父子成了叔侄,到底是骨肉天伦,哪里就能袖手旁观。

    年家在官场的故旧门人,不是受牵连罢官,就是倒戈来弹劾年羹尧,无人为年家求情说话。

    剩下的,只能看亲戚。

    初瑜长吁了口气,拿起剪刀,绞开封口。所料不假,七格格在信中,向大姐姐求援,道是七额驸已经下了主意,要北上回京。

    之所以耽搁这许久才动身,是因之前年希尧病了一场,抽不开身。

    七格格不求旁的,只求七额驸回京后,若是被家族所累,恳请姐姐请王父出面保全一二。虽说同为王府格格,可七格格甚有自知之明,晓得自己分量比不上长姐,所以才恳请长姐出面。

    初瑜看完信,松了口气,不是想让他们夫妻想法子为年羹尧求情就好。真要是那样,他们夫妻也无能为力。

    七格格这点倒是多虑,很要是七额驸受家族拖累问罪,即便初瑜不出面,淳亲王也不会冷眼旁观。

    先皇诸子中,淳亲王虽无权无势,可待儿女最好。若不是他用心筹谋,也不会四个女儿,三个嫁到京城。

    等到曹颙从官邸回来,初瑜便提了年熙即将回京之事。

    曹颙叹了口气,道:“只提回京去祖父膝下尽孝,而不是前往杭州去年羹尧,是个聪明人。若是那样,皇上怕就要迁怒于他。只要他好好的,说不定看在他的情分上,皇上待年家还能留三分余地。”

    初瑜迟疑了一下,道:“都说皇上最宠爱年贵妃……要是能看在贵妃情分上,待年家宽和一些就好了……”

    “宽和?若是年贵妃无子,兴许年家还能幸免;年贵妃既有皇子,年家就在劫难逃。否则的话,说不定又是一场夺嫡大戏。”曹颙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