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再上征途 第五十二节 步兵的攻击力

    第十五卷 再上征途 第五十二节 步兵的攻击力 (第2/3页)

样才能保证进攻的步兵部队得到足够的火力支援如果敌人的防线足够牢固的话那么火炮的部署密度还要加强最高可以达到四十八门。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一里大概是五百五十步如果按照最高标准来部署火炮的话那么这些火炮以直线排列其间隔距离只有十步左右!

    其实大部分步兵部队的军长在确定进攻战线或者是防线宽度的时候都是以火炮数量为基础的。以此来计算的话那么第三军如果展开进攻以最密集的方式部署火炮的话其进攻战线的宽度可以达到三十一里半如果以最低密度部署火炮的话那么进攻战线的宽度可以达到六十三里!当然实战的时候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受到指挥条件的限制进攻战线的宽度基本上都控制在十里左右很少有过十五里的如果战场情况特殊的话那么进攻宽度还要缩短很多。

    当然适当的保留一支预备队这是进攻获得胜利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没有任何一名将军会将手里所有的兵力都放到进攻的前线上去这简直就是在自取灭亡了。

    毫无疑问的从这一点上就能够看出来第三军的战斗力有多强悍了。当然卫平这个炮兵将领在实际指挥战斗的时候还往往打破惯例。比如在与莫卧儿帝国的战争中第三军参加了数次大规模会战卫平都是在见炮兵集中部署的往往一个炮兵团的两百多门火炮(当时的编制)会被他集中部署在一块宽两到三里纵深半里左右的阵地上然后集中所有的炮火重点轰击敌人防线上的某一段然后再用步兵进攻达到迅撕破敌人防线的目的。显然在这种时候第三军的火力简直是无法想像的也大概只有他这样的炮兵将领才会用这样的战术吧。

    在这次的大型战役中第三军担任着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在东线战场上摧毁奥斯曼帝**队的防线为接下来的大规模进攻打下基础。可以说这才是整个战役中的重点之前明军攻占大马士革贝鲁特引诱安条克与摩苏尔的奥斯曼军队出战。这些其实都是前戏是在为第三军创造机会。特别是摩苏尔守军的出击让第三军获得了动进攻的机会。

    摩苏尔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是一座位于两河流域上游高原上的城市是奥斯曼帝国东部与南部地区的衔接点。这里也自然是奥斯曼帝**队的防御要地。当时部署在这里的奥斯曼帝**队达到了二十万其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作为东部战场的预备队可以随时支援东部战场。另外一个则是控制南部战场。从奥斯曼帝国地军力部署上就看得出来摩苏尔作为两大战区的兵力集结点不但地理位置重要而且部署在这里的军队更为重要。

    朱祁钰率军攻占大马士革就是要迫使驻扎在摩苏尔的奥斯曼军队南下。这样一来东面战场上的奥斯曼军队就没有了预备队显然对于防御的一方来说如果没有了预备队的话那么防线就将变得非常的脆弱!

    也就在幼拉底河畔的战斗快要结束的时候卫平收到了消息第三军的进攻开始了。这次先威的仍然是第三军的火炮。

    当时第三军是秘密进入了白羊王国狮头军与鹰头军的阵地的而且第三军的火炮也是夹杂在作战物资中运送到前线上去的当然那些作战物资中绝大部分都是炮弹。整个秘密部署工作就花了五日的时间而第三军的官兵在正式进攻之前穿的都是白羊王**人的军服。不过在进攻开始之前他们全都换上了明军的军服。

    阿贾尼国王(已经正式登基了)以及侯赛因亲王(在阿贾尼担任国王的时候侯赛因与穆拉图都是亲王。当然换位之后这个称呼也将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