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手本

    第113章 手本 (第2/3页)

“这个你不用操心,等下我会跟酒店打个招呼,他们会帮忙联络租车行,只要我们确定了行程,租车行准时会派车跟司机过来。只不过你要确定下租辆什么品质的车。”

    “便宜的。”小玲说:“只要能把咱们安全载到苏黎世还能安全带回来的就行。”

    巴塞尔到苏黎世也就八十公里,一个小时的路程。

    租车行发出的最便宜车居然是一辆奔驰越野。

    小玲觉得有点好笑,自己现在空揣着几百亿,可潜意识里还是个穷人。

    拍卖会进行之前小玲先去登记注册身份,之后被安排到比较靠后的位置上。小玲看看整个拍场,有三分之二的华人面孔,因为这场本来就是中国书画专场。这里大部分的字画都是两百余年之中陆续流落海外的,小玲手中的预告册上面大部分写着,圆明园曾收藏,故宫曾收藏。小玲听爷爷说过,当年八国联军在圆明园跟故宫抢走了无数珍奇异宝,无数价值连城的字画。想要把丢失的遗产全部找回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半本手稿上就写着故宫流出品的介绍。

    半本手稿被安排在第三件拍品位置上,小玲发现每次拍品起拍之前的介绍都会用中英文双语。古玩被他们研究得像纯净水一样透,包括鉴定过程,字画上收藏印章的意义跟字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贡献价值,两个大屏幕,一边是近距离的摄影,一边是过去几十年来某些拍品被多次拍卖后的价值涨势图。大约是从十五年前开始,中国书画的价格正呈几何增长的态势。这幅是“清初四王”王时敏的字画,最终以一百七十万成交了。

    外国人对国画的热情的确不算高涨,一直在竞价的都是华人。小玲心里猜着不知道那半本草图究竟能拍到什么价格,那种古建筑设计草图,应该不如名家字画被多方关注吧?毕竟它不属于流行品。

    第二件拍品成交后,小玲的心就随之提起来,终于到她所关注的东西了。

    第三幅拍品的介绍也很长,英文解说完毕后,中文解说员重复道:“这半本宣纸画本,是中国明代建筑师蒯祥的真迹,上面绘制的是当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前,建筑师对于新都城图景的速写草稿。其中大部分的构想都被实现出来,也就是北京故宫的明代建造的那些部分……”

    他们一点点的解说着,很多细节跟内容比小玲了解的还要详细的多,过去认为外国人不懂中国历史跟中国文物看来只是错觉,小玲看看四周,大部分人都聚精会神听着。

    不知道,多少人会参与竞拍。

    “现在竞拍开始,起拍价,三十万。”

    “四十五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