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有风无雨

    第三十三章 有风无雨 (第1/3页)

官学只管授业,并不料理学生的日常生活,一些家不住城里,村子若又离得远的,或是由亲戚可收留,或是在城里找户人家寄宿,官学附近很多宅院专门收容这样学子。

    私塾还会管顿午饭,官学可连这也没有,二妞几人轮流着给大郎送饭。

    大郎入学后,初期很不适应,跟不上先生授课的进度,还受到其他的学生排挤。

    他与家里人从未说起这些,总是阔步挺胸的出门,再笑意盈盈的归来,提到学里的事,什么都说好。

    他不提别人哪会不知,郑家送出的第一个读书人,全家人的眼睛都在他身上盯着。

    任何事入门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大郎起点低,一下子跃上平台,不摔下来就是算不错,怎能奢望着一开始就能风生水起,其他人装聋作哑只当不知罢了。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可谓是大郎的真实写照,先生说的有听不懂的地方,他就默记在心里,私下里再细细的品、慢慢的磨。

    本来二妞几个说好,要留给大郎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免得他白日辛辛苦苦在学里苦读,晚上还得回家当回小先生,可大郎坚持要按原来商定好的执行,每日雷打不动,回家后给二郎几个复述一遍课堂上学过的东西,如此一来,却有意外的收获,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反倒东西捋顺后吃透下去。

    大郎在学里的情况渐渐好转,勤能补拙,先生对他的刻苦努力很是满意,大郎做人实诚,自谦自律,从不与人争强斗恨,其他学生也多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大家年纪差不多,日子一长,哪还会再生出排外的情绪,自然而然的就把大郎归入一伙,每遇大郎虚心请教,都乐得也当回授业先生。

    读读书,做做活,时间辗转流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茂山县的春秋两季极为短暂,清明前夕,不过两三日功夫,老树新枝已是葱葱郁郁一大片,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赛着从泥土里钻出来,郑家的小院里春意黯然。

    无论窗外日出还是雨落,姜氏日复一日的绣着那幅双面牡丹图,未曾一天停过,这几日却是时有失常。

    郑家虽已在城里定居,二妞的祖父母下世后,依旧是送回郑家沟安葬,每年的这个时候,郑家的人都要回乡,跟着族人一道祭祖扫墓。

    清明这一天,女人是不被允许到坟前祭奠先祖的,二妞对此很是不满,但入乡随俗,亦是无可奈何。

    每一年,大郎会领着弟弟,赶在前一天回到村里,在村里住上一宿,次日再回城。

    东城门口处,聚集着往返各个村落的牛车马车,其中一个是郑家沟的,大郎他们就搭载这辆牛车,每年一个来回,常常会遇上几个没什么交情但同在茂山县城里住着郑氏后人,

    今年依旧如此,只是多添了四郎,官学在清明前后要停学三日,方便学子们奠念先辈。

    大郎扫墓归来后,与姜氏说,族里的人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