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章

    第一三八章 (第2/3页)

决定就叫薯片,很烂俗的名字,不过这里的人不知道,听着也只会新奇,以后放在店里卖更有利于传播。

    红薯干做法是二妞最开始摸索出来的,也走过一段弯路,不过很快就步入正道,蒸熟后切分成股。再晾干水分即可,要尽可能避免阳光直射,那样晒出来的红薯干软硬不均匀,色泽也不好看。红薯干原本被她叫红苕干,薯片出炉后统一叫法,改称薯干,郑家人有吃就好,也不去管她这些前前后后的事,郑大虎他们出门打猎,每人怀里塞一包薯干,解饿又方便。

    等把薯片捞出来,姜氏见厨房里切切洗洗的活也都干完了,交代常贵家先回去,刘常贵一家吃住还是在果园里。

    这常贵家的干起活来比得上个汉子,人也勤快,就是灶上手艺太差,水晶糕和发糕做法简单,只要按固定的配量和步骤来就行,才是把这事让她来做,可郑家的一日三餐依旧由姜氏亲自操持,常贵家的也就给打个下手。

    二妞用装了些薯片给正在烧火的刘常贵的小女儿刘小桃,她原来叫翠花,二妞一听人叫这个名字就想起酸菜,后来摘桃子的时候,意兴大发,给她改了个名字,虽然还是俗气,好歹不会再引她憋笑得肠胃纠结。

    经姜氏同意后,常贵家的到院子里来干活时都带着她,小丫头刚满六岁,烧火拾柴摘菜洗碗的事都做。

    吃过晚饭,姜氏领着大妞二妞回厨房里忙活了个把时辰,郑大虎则带着四个儿子去腾西屋,明天来的还有女眷,在这屋安置最合适。

    好在都是装了箱的嫁妆拾掇起来也简单,把箱子抬到后边的的三间屋子里分别搁放即可,搬完了东西有,又把西屋的炕烧起来,好久没住过人的屋子,不烧上一夜是暖和不过来的。

    半夜里,扑哧哧的下起了大雪,雪下到了天亮,一阵大一阵小,却是一直没停过,郑大虎亲自送了四郎去学堂,却是又带了回来,四郎满脸喜色,原来先生看着这场雪下得太大,路远点的学生不方便出行,索性提前五天开始放冬假。

    这样的天气只怕徐家的人不能来,不过该准备的东西还是准备上了,近晌午时分,四辆马车停在了郑家院子外。

    远门一早就是敞开了的,从屋里瞅见外边的动静后,郑大虎和姜氏带着孩子穿戴好衣物齐迎出来,郑家就一个院子一条门,管他是男宾还是女眷,齐齐的一道都迎进来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