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4章 黄梅调

    第1434章 黄梅调 (第2/3页)

师想了一下,还是非常诚实的说道:“想要恢复三四十年前的盛况,可能并不现实。”

    不过她说完这句话,立即反问道:“我想这个与我的问题没有关系吧?”

    杨铭闻言自信笑了笑:“严老师,你别着急,我再问一个问题,如今唱戏的环境与以前相比早已面目全非;露天舞台和奢华影剧院;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普通民众和西装革履的商界精英;全场喝彩叫好口哨和整齐划一的掌声,你更喜欢哪种环境下演出的黄梅戏?”

    严凤英骤然听到杨铭这番话,不禁抬头认真看着面前这位甚至与她孙子差不多大的年轻人。

    她真没有想到这位貌不惊人的年轻人,竟然能够一眼看透她内心的煎熬和痛苦!

    更是一言说出了如今黄梅戏与几十年前最辉煌时候黄梅戏的最大不同之处。

    不过,她到底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人,仅凭这几句言语,完全不能让她改变自己的看法:“你说这些想要证明什么?或者说你难道不认同现在地方戏曲的发展模式?”

    杨铭闻言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严老师,你的想法太偏激了,我并不是不赞同这种模式,而是认为黄梅戏的发展已经渐渐脱离群众,成为少数人才能欣赏的民间艺术!”

    如果没有前世的记忆,也许杨铭会对现在戏曲的发展模式感到不屑一顾,认为这种模式完全就是抛弃了传统。

    可如果与前世相比。

    早已落魄沦为必须有官府保护才能延续的地方戏曲,今世地方戏曲的发展,简直就是犹如身在幸福的天堂。

    甚至,他内心更是因为华夏的戏曲逐渐转化类似西方歌剧的发展模式,被视为高雅和艺术的代表,更是为今世戏曲的发展而叫好。

    但他经过仔细了解,认为今世的地方戏曲完全可以再进一步,所以才会抛出这个话题。

    杨铭没等严凤英老师继续开口,而是继续说道:“严老师,你应该非常清楚,如今黄梅戏在年轻人的心目中,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存在感,一旦当喜欢黄梅戏的老一辈离去,那么黄梅戏生存的土壤也会越来越小,没有普通民众支持的黄梅戏,就算在少数人心目人中的再高雅再艺术,也脱离了黄梅戏当初发展的初衷吧?”

    “所以,我认为黄梅戏一定程度上尝试改革是必须的,如果能够通过改革使得黄梅戏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渐渐获得年轻人的欢心,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严凤英骤然听到杨铭这席话,神色一愣,随即露出深思的神色。

    作为黄梅戏一代大家,她为黄梅戏的前景可算是操碎了心。

    甚至有时不顾年迈之躯还登台演出,就是为了保持黄梅戏的影响力。

    也许她的登台并不能给黄梅戏带来多大的影响,可她依然还是做出这样的决定,由此她内心对黄梅戏的热爱。

    这一次,严凤英偶然听说杨铭的电视剧与黄梅戏有关系,本来老院长希望她能够派出一个徒弟门人就可以了,谁想到她亲自过来加入杨铭的剧组,为什么?

    就是因为她希望能够通过电视剧能够起到宣传推广黄梅戏的作用。

    毕竟当年黄梅戏处于巅峰的时候,各种黄梅戏影视可是层出不穷,严凤英对此可是记忆犹新,而杨铭现在被誉为导演天才,他执导的影视作品,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从来就没有失败的先例。

    所以,她才不顾高龄,亲自加入杨铭的剧组。

    只是加入剧组后,她听了杨铭拍摄过程中所谓的黄梅戏,压根就不是传统的黄梅戏,不禁感到大失所望。

    才会直接追着杨铭,想要知道这个天才的年轻人,心里到底是什么想法?

    如果对方真的坚持这样拍摄,那么她必定会辞掉这个职位。

    可现在杨铭的一番话,不禁让严凤英陷入沉思。

    黄梅戏因生存威胁,不得不逐渐改变形象,成为高雅的戏曲文化。

    只是严凤英内心深处对于黄梅戏犹如穿上华丽衣服,只能取悦少部分人的改变,有种天然的抵触,但现实的残酷,就又让她不得不这样坚持下去。

    不然等待黄梅戏只有淘汰一个结果。

    想到这里,严凤英深深看了杨铭一眼,忽然说了一句:“真没想到小杨你的言辞是这么犀利,怪不得你老师说你是牙尖嘴利,死的也能说成活的。”

    杨铭听到这句话,不好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