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5章 泪流不止

    第1475章 泪流不止 (第2/3页)

 看到这两人的对戏,所有嘉宾都在心里暗地赞了一下杨铭,演得真好。

    千言万语,提笔无从,唯有苦思量;

    山伯拿起笔轻轻写下‘祝英台’三个字后,脑海里不由浮现两人在学院的情形。

    旧时相伴,音容笑貌,化作泪千行;

    欢歌笑言,耳鬓厮磨,今起两相忘;

    英台的笑,英台的哭,英台的萌,英台的好,英台......

    往日的点点滴滴都在这一刻爆发。

    祝夫人让他写断绝关系的信,他怎么能写得出来?

    怎么下得了笔?

    于是,心力交瘁之下,山伯猛吐一个鲜血,喷在信纸上,仿佛一朵朵凄美的桃花,绽放最后的艳美。

    这一段‘泣血诀别’的桥段,在最后山伯回忆和英台二人在学院生活的时候,配乐同样也是杨铭那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只不过不是《化蝶》部分,而是其他部分。

    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山伯回忆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观众看到山伯因心力交瘁而泣血的画面时,内心的情感再也忍不住,都在此刻爆发。

    泪水犹如洪水一样,怎么也止不住,夺眶而出。

    特别是一些女孩,看到山伯如此令人心酸的场面,直接趴到身边男友怀里痛哭起来。

    整部《梁祝》的剧情已经到了最后情感大爆发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题,就一个字!

    虐!

    周青云坐在位置上,虽然没像其他痛哭,但也在不经意之间,擦了擦湿润的眼眶。

    这时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杨铭拍的这部《梁祝》,在前面很大一部分都是搞笑轻松的剧情,相比以往其他版本的梁祝,更加诙谐愉悦。

    因为先前笑得越开心,此刻就哭的越厉害。

    截然不同的两种情感落差,让无数观众在这一刻狂飙眼泪。

    杨铭可以说是赚尽了所有人的眼泪。

    在这一刻,无数正在上映《梁祝》的影厅,观众最频繁的动作,就是掏出纸巾,然后擦眼泪。

    山伯已经大势已去,命不久矣,英台这边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即便如此,蛇蝎冷血的祝夫人还是无耻地利用梁山伯的“血书”做诱饵,要挟英台乖乖听话。

    若虚的突然造访,给心如死水的祝夫人带来一丝涟漪。想要说服祝夫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最起码的,让英台见山伯最后一面吧。

    本来观众还对杨铭这个版本的梁祝,忽然多出一个和尚有点不习惯。

    但在此刻,他们都迫不及待希望这个和尚能够改变祝夫人的想法。

    改变梁祝二人悲剧的结局。

    最终,若虚大师被祝夫人打了一巴掌,失败而回。

    当他来到山伯家中,天可怜见,此时的山伯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光景。

    而不知实情的英台还在傻傻地盼望着,一边拨弄着琴弦,一边为那首她和山伯的定情曲填词,故作坚强、苦中作乐的样子!

    这个画面再一次让观众是闻着伤心、见者落泪!

    从泣血诀别开始到现在,观众们的眼泪就未干过。

    心疼小姐的小灵子偷偷把山伯的“血信”带来,英台喜出望外。

    山伯仍旧苦苦支撑着,甚至依然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带着英台脱离苦海。

    英台的名字,成了山伯在这世间最后的牵挂,就像黛玉临死前对她的宝哥哥念念不忘一样,山伯同样带着对英台深深的眷恋还有遗憾,永远地离开了这个美丽与肮脏并存的世界。

    当梁山伯的手缓缓从若虚大师手中滑落的时候,观众们的眼泪再次决堤。

    就在山伯断气的那一瞬,英台将他写给自己的“血信”徐徐展开。

    斑斑血迹触目惊心般映入眼帘,自动绷断的琴弦此刻象征英台心中最后一道防线的倒塌,那一声声嘶力竭的“山伯”,却再也无法换回爱人的回眸一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段,电影将镜头不停在山伯和英台间闪回,刻意营造出那种时间空间分割的感觉,在电影的“成全”下,梁山伯人生最后一程终于有了英台的“陪伴”,这种表现手法,比让山伯一个人孤零零地死去,更加撕心裂肺!!

    哭声,抽泣,哽咽.....

    观众们以各种方式发泄内心的悲痛。

    他们已经彻底被电影和音乐所代入,仿佛深有同感,为山伯的病逝而伤心流泪。

    “山伯,娘答应你!”

    “把你葬在贸城的路口,那祝家的花轿经过,你就可以看到英台。”

    梁母看着儿子的遗体,说出这么一句话,再次触碰到观众的泪点!

    山伯最后的愿望,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