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琐碎(中)

    第四百六十九章 琐碎(中) (第2/3页)

   徐令宜眼底就有温和的笑意。

    生产的时候一波三折,虽然最后母子平安,可十一娘好像伤了元气似的,人苍白羸弱不说,精神也很差,常常说着话眉宇间就露出倦意来。难得她有这样的好心情。他柔声道:“你想要什么?”

    “什么?”十一娘一时没有会意过来。

    徐令宜轻轻摸了摸她的头,笑着低声又问了一遍:“你喜欢什么?”

    是要送她东西吗?

    十一娘很是意外,愣愣地望着徐令宜,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徐令宜就携了她的手。

    十一娘的手纤细柔软,从前是很温暖的,现在指尖却有些冷。他握了手,她的手被攥在了他的掌心。

    “我在潘楼巷看到不少好玩的东西。”他轻声道,“有桦木雕的木鱼,用络子穿着,挂在床边做饰物;有用琉璃烧的胆瓶,轻轻吹气进去,就发出‘呜呜’的声音;有用瓷做的小鸡啄米,小鸡啄下米,就咯咯地叫;有用琉璃烧的胆瓶,轻轻吹气进去,瓶底振动,会发出咕咕咕的声音手镯。还看见一个烧玻璃的胭脂盒,当成珐琅来卖。不过,还是挺漂亮的……”

    十一娘渐渐缓过来:“那,侯爷觉得什么东西有趣,就带一个回来吧!”

    难得他一片好意。

    徐令宜颌首,文竹进来。

    “夫人,侯爷。”她曲膝行了礼,将徐嗣谕送的东西奉上,“二少爷亲手雕的一尊罗汉。说是祝六少爷笑口常开。”

    用竹子雕的一尊袒胸露腹的罗汉。刀法粗犷,罗汉眉宇间流露出来的乐观开朗却跃然而出。看得出来,徐嗣谕在雕刻方面很有些造诣。

    “雕得可真好!”十一娘赞扬了一句,笑着收下罗汉,把它摆在了床头,问起徐嗣谕来:“……如今入了冬,那边的银霜炭可够烧?二少爷的暖耳、皮袄可都带了过去?落叶山偏僻,我让人每隔三天就送些新鲜的水菜过去的,管事们做事可尽心?”

    “回夫人的话,”文竹毕恭毕敬地道,“九月初的时候针线上就将二少爷的冬衣都准备齐全了。入了冬,曹管事更是每隔三日过去一次,水菜、禽蛋都很新鲜。每次去,都要到柴房看看烧火墙的炭够不够用。少爷又说‘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除了暖砚炉,并不常用银霜炭。不仅够用,而且有多的。”说话清晰有条理。

    徐令宜多看了她两眼。

    等文竹退下,问十一娘:“这小丫鬟叫什么名字?”

    “叫文竹。”十一娘笑道,“是太夫人亲自挑的,在谕哥儿身边服侍也有三、四年了。如今拿二等丫鬟的月例。”

    少爷、小姐身边最高级别也就是拿二等月例的丫鬟了。

    徐令宜道:“我瞧着这丫鬟举止倒挺大方。”

    十一娘笑道:“跟着谕哥去过乐安,见过了世面,自然不是一般的丫鬟可比。”

    “难怪还知道《孟子》。”

    两人这边议着文竹,出了十一娘院子的文竹转身去了贞姐儿。

    “二少爷说了,让我进府一定要代他给大小姐道声谢。奴婢也不知道该怎样道谢才不失礼数。”说着,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