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北海名士

    第七节 北海名士 (第2/3页)

他抬眼看到站在蔡吉身后的郭嘉之时,不由失声惊呼道,“奉孝!汝也在此。”

    而郭嘉则拱手作揖朗声笑道,“义逊兄别来无恙。”

    哪知这会儿的刘义逊却面露苦笑,长叹道,“咳,一言难尽啊!”

    蔡吉刚才听郭嘉的介绍,本以为刘义逊此行可能是为孔融充当使节。却不曾想对方一上来就来了这么一句长叹。再一看刘义逊身旁的太史慈也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蔡吉立即意识到情况不对劲。于是她当即抬手一指不远处的一间竹亭,提议道,“此地日头毒辣,不若去竹亭详谈。”

    于是乎,众人就在蔡吉的提议下来到了竹亭避暑。而在一干人等各按主宾坐定之后,郭嘉率先就向刘义逊探问道,“义逊兄,出何事了?”

    却见刘义逊听双手覆面,颓然道,“奉孝,三日前北海太守孔融处斩了承祖。”

    “孔文举杀了承祖!”

    “承祖?可是青州名士左承祖!”

    乍一听刘义逊所言,郭嘉与糜竺二人皆露出了骇然的神色。要知道北海太守孔融,出身名门,谈吐优雅,并素来以求贤若渴而著称。孔子的二十世孙,竟会杀名士?!这简直就是耸人听闻!因此这会儿的糜竺赶紧追问道,“刘先生,北海究竟出了何事?”

    听罢糜竺的追问,刘义逊抹了一把脸,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便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将整个事件的始末向众人讲了一通。原来不久之前饥饿难耐的黄巾贼再次出山进攻北海郡。没了太史慈、刘备等人帮助的孔融自然是屡战屡败一直退守到了都昌。虽然之后孔融靠着都昌厚实高大的城墙挡住了黄巾贼的进攻。可北海郡兵力薄弱,粮草不足,孤立无援的问题也随之凸显了出来。于是当时身为孔融幕僚的左承祖,便向孔融进言说,北海地处袁绍、曹操、公孙瓒等势力的夹缝之中,应该选择一个较大的势力作为依靠,如此方能自保。然而孔融在听罢左承祖进言之后,非但没有接受他的建议。反倒说左承祖是他方势力派来的奸细,当即就将其给斩了。同是孔融幕僚的刘义逊平日里左承祖关系不错,且两人对天下局势的观点也十分近似。见此情形他哪儿敢再在北海待下去。于是乎,在左承祖被处斩的第二天,刘义逊便带着家小逃离了北海郡。

    说罢事件始末,刘义逊再次向蔡吉深深作揖道,“不瞒蔡府君,刘某此番仓皇出逃已无家可归。听闻子义将军正供职东莱,刘某这才厚颜来此一攀交情。”

    “刘先生莫虑。先生即来东莱,就是东莱的上宾。”蔡吉欣然拉拢道。

    而听罢刘义逊所言,蔡吉也总算终于明白自己刚才那一闪而过的映像是什么了。按照史料记载,孔融确实因左丞祖者劝北海要结纳袁绍或者曹操,而将其杀害。至于具体的情形如何,鉴于历史上曹操杀孔融的罪名极重,甚至直到西晋时陈寿著写《三国志》时,都不敢为孔融立传。故有关孔融的史料并不多。不过倘若单凭刘义逊所描述情形来看,左承祖不仅死得冤,而且还让这会儿的蔡吉唏嘘不已。

    要知道左承祖向孔融提出的进言,简直就是她当初忽悠段奎的翻版。不,相比之下左承祖的进言更为模糊,他只是提了几个势力,至于投靠谁那还得由孔融自己决定。而蔡吉当时可是明确地提出要认袁绍做宗主。倘若自己那时穿越到的是孔融的地盘又会如何?会否也像忽悠段奎那般编造出一番审时度势的计策来?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毕竟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后世的人普遍认为孔融为人宽厚纯良。面对“奸臣”曹操或许还会心生警惕,可面对“忠臣”孔融必定不会考虑太多。甚至还会认为其好忽悠。然而倘若自己真的在孔融面前说出了相似的内容。那结果岂不是……想到这里蔡吉不禁觉得自己的脖子一阵凉飕飕的。

    事实上,这会儿感到兔死狐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