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节 德阳殿上
第三十七节 德阳殿上 (第1/3页)
这一日天才蒙蒙亮,司马懿便与一百多名获得殿试资格的士子聚在了邺城中阳门前,等候参加在文昌殿举行的最后一场殿试。『雅*文*言*情*首*发』初春的河北乍暖还寒,晨风吹在身上带着刺骨的寒意,令缩在角落里的司马懿忍不住跺起了脚。却不曾想耳边忽然传来了一阵刺耳的笑声,心里略感不适的司马懿旋即抬起头循声望去,就见不远处前太尉杨彪之子杨修正同几个年轻士子谈笑风生。
不可否认,出身名门的杨修仪表堂堂、才华横溢,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成为众星捧月般的人物。可司马懿却并不看好这位杨德祖公子。自古文人,多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宋玉体貌容冶,见遇俳优;东方曼倩,滑稽不雅;司马长卿,窃赀无操。历来文人才子,常会恃才傲物,从而在待人接物上有所欠缺。在司马懿看来杨修的软肋在于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未将孔圣人"君子慎密而不出"的教诲放在心上。
就像此刻在中阳门外,大多数士子都像司马懿一样谨言慎行,绝无轻浮之色。这并不是说司马懿等人过于紧张殿试,不似杨修那般豁达轻松。而是就在五天前曹操突然丢下即将召开的殿试赶回了南方的许都。由于曹操走得极其匆忙,没有留下半句解释,使得邺城的大街小巷一时间流传起了各色流言。有人说是南方的刘表打来了,所以曹丞相才会如此急着赶回京师。也有人说是南边的黄巾贼又闹事了。更有人神神秘秘地表示,曹操之所以跑得比兔子还快,是因为许都的天子跑了。
最后一条听上去最不靠谱,却恰恰在诸生之间流传得最快。毕竟天子与曹操冲突不断早已是士林人尽皆知的秘密。事实上此次的邺城开科取士也是曹操在向天子示威,只是一开始没人公开点穿罢了。眼下随着天子出逃的流言传出,一些自诩忠汉的士子再也无法自欺,开始陆续离开邺城,以示与曹操撇清关心。其中也不乏有取得殿试资格之人。
对于那些取得了殿试资格又临时放弃的人,司马懿甚是嗤之以鼻。在他看来这些人连杨修都不如。杨修的言行虽轻浮。容易被人日后拿来喷击,但他好歹也是在表态挺曹。而那些来了又走的人却是将曹操彻底得罪透了。天子跑了又如何?司马懿只知道他的家族身处曹营治下,得罪曹操的下场就是满门灭族。
当然司马懿留在邺城继续考试也是要冒一定风险的。那就是万一天子真出逃投奔其他诸侯,又成功召集各路诸侯灭曹。那此番参与邺城取士的士子势必会遭到清算。诚然在司马懿看来曹操骤然覆灭的可能性不大,但出于自保他还是在心中盘算起了应对之策。
许是感觉到有人正在腹诽自己,杨修抬起头将目光扫向了司马懿站着的方向。刹那间两个世家子弟的视线碰在了一起。但下一刻司马懿赶紧避开了对方的视线,转而朝杨修礼貌地拱手作揖。杨修先是楞了一下,跟着释然一笑。也朝司马懿拱手还礼。
正当两人互相行礼之时,中阳门终于开了。只见两名学监领着一队兵卒鱼自门内贯而出。在场诸生见状赶紧敛容正色,在学监的引领下排队自中阳门一路穿过瑞门前往邺城的中心宫殿文昌殿。
话说邺城宫城共有两条轴线,.即文昌殿至中阳门一线;二为行政轴线,即听政殿至广阳门一线。听政殿在邺城城破时已毁于战火,而文昌殿则因刘夫人及时投降得以完好无缺。因此诸生一路走来非但未见一丝兵火痕迹,反倒是被邺城宫城的规模小小震撼了一下。一些士子甚至还暗自感叹历经公孙瓒、韩馥、袁绍三代枭雄经营的邺城果然不同凡响,难怪曹操会想搬出许都在邺城建幕府。
当司马懿等人抵达文昌殿前时,晨雾已然散尽,朝阳下的宫殿显得既雄伟又肃穆,让人光是站在殿前便已心生敬畏之情。不过诸生并没有立即入殿考试,而是在中书令荀彧的主持下于殿前祭孔。
司马懿听着赞礼的口令。一边与诸生一起拜倒,一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