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节 文姬归汉
第六十九节 文姬归汉 (第2/3页)
的事实,同时她亦对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的齐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想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子竟能战胜四世三公的袁绍成为坐拥一方的诸侯。
王翰眼见蔡琰靠在窗边看着有些精神恍惚,以为她是长途跋涉身体不适,于是便纵马上前向其安抚道,“夫人稍忍耐片刻,平城快到也。”
蔡琰听罢点了点头。跟着又脱口问道,“王郎君,齐侯是怎样一个女子?”
王翰没想到素来少言寡语的蔡琰会突然向他发问,侧着头微微想了想之后说道,“王。”
“王?一个女子?”蔡琰略感诧异地抬头反问。
王翰倒是直言不讳道,“吾乃匈奴人,强者即为王,不像汉人讲究多。”
“此乃霸道。并非王道。”蔡琰摇头纠正。
“霸道也好,王道也罢。”王翰边说边伸出一只手摩搓着食指和大拇指,冲蔡琰咧嘴一笑道,“吾只知跟着齐侯有钱赚。”
耳听王翰说得粗鄙,蔡琰本想张口辩驳一番。但她转念一想,眼前的男子汉话说得再流利骨子里却还是个蛮夷。又岂会懂得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差异。不过王翰终究于她有恩,于是蔡琰便主动终止了对方并不擅长的话题。
王翰同样不敢得罪蔡琰。说白了王翰之所以肯下血本赎回蔡琰就是为了讨好蔡吉,只要能博得齐侯欢心,就算再多花一倍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因此眼见对方突然沉默不语,王翰不由尴尬地咳嗽了一声,将视线投向了远方。此时恰逢一副熟悉的景象映入了他的视线,王翰见状当即抬手一指,兴奋地呼喊道,“夫人,前方便是平城!”
蔡琰顺着王翰所指的方向抬头眺望,就见远方地平线上一座城池傲然伫立,那高耸的城墙与飘扬的旌旗,无不昭示着此地确实是汉家地界。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唯有汉家才能建造出如此雄伟的城池。一瞬间蔡琰只觉双眼酸涩,止不住的清泪滑过脸颊滴落在了衣襟上。
此时此刻。蔡吉正带着一队亲卫静候在平城南门前。队伍的规模虽不大,却依旧堪称隆重,毕竟时值今日能让蔡吉亲自出城迎接的人物可不多。这不,随行的麴演就颇不耐烦地向蔡吉小声嘀咕道,“主上,蔡昭姬究竟是何人物,值得主上亲自出城相迎?”
由于即将见到蔡文姬,这会儿蔡吉的心情显得相当不错。就见她饶有性质地朝麴演反问道,“汝可知华夏历经千年凭何传承?”
“子嗣。”麴演不假思索道。
“还有呢?”蔡吉不置可否地继续问道。
“还有?!”
麴演挠着脑袋想了半天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一旁的曹丕见状,当即替其作答道,“还有礼。”
蔡吉回头看了一眼曹丕。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礼”对华夏来说,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礼仪,更是用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标准。在蔡吉看来,如果说“道”是华夏文明的根,那“礼”便是华夏文明枝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华夏历代的社会结构皆由“礼”衍生而出。所以曹丕的答案虽不算准确却也差不离。华夏一族在后世最引以为傲的特性便是延续数千年无断代的文明。而承载文明的载体正是无数浩瀚如星的典籍。历史上蔡文姬替曹操默写了四百篇典籍,且文无遗误。光是这一点就足以令蔡吉将其奉为国宝。
想到这里蔡吉不由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传承子嗣者,血统也,传承德礼者,典籍也。昔年始皇帝焚书坑儒,幸得秦博士伏生于壁中藏《尚书》,吾等今日方可一睹上古之书。而蔡昭姬便是当世伏生。”
听罢蔡吉一番解释麴演依旧一副似懂非懂的模样。而站在他身旁的曹丕与孙权则不约而同地低头陷入了沉思之中。特别是孙权本就对蔡吉立尊经阁颇感兴趣。如今更是对蔡吉的所作所为又有了一番更深的理解。不过就众人各怀心事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