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节 因势利导

    第一百二十三节 因势利导 (第2/3页)

头假意为难道,“救驾之事,事关重大,大夫可有章程?”

    蔡吉这话还真叫是问住了吴硕。对于现下纷繁复杂的局势吴硕心里其实也没个底。所以他只得斟酌着回应道。“曹子修欲以天子换其父。然则刘玄德与孙伯符皆有迎奉天子之志,各怀心计,互不相让。故还需齐侯出面调停三家纷争。”

    吴硕所说的情况与蔡吉掌握的情报相差无几。说白了就是刘备和孙策都想将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目前是刘备抢得先机将曹操困在了当阳。于是心有不甘的孙策便出手拖后腿阻挠刘备得到天子。同样的倘若刘备与孙策易位处之。相信那位刘皇叔也不会善罢甘休。毕竟有曹丞相这块金玉在前,但凡有点实力有点野心的诸侯都会对汉帝垂涎三尺。然而天子只有一个。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者的也仅有一家。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在各家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独霸天子者必会成为众矢之的。事实上莫说“挟天子”,哪怕是蔡吉现下谋划的“分封”也容不得她一家吃独食。所以在蔡吉的计划中分封诸侯绝不是单指她一人,而是涉及了此次争夺天子的曹、孙、刘三家。

    此刻吴硕既已提出要她蔡吉调停三家纷争,蔡吉自然是因势利导地引出了她的计划,“若是如此,吉有一策,却不知当讲不当讲?”

    吴硕听罢蔡吉所言便知对方这是要提条件了。不过吴硕并非迂腐之人,在他看来蔡吉肯提条件就代表面前的女子必有解救天子的良策。想到这里,吴硕当即长袖一撩,虚怀若谷地作揖道,“齐侯请指教。”

    蔡吉亦是调整了一下情绪,扬起头正视着吴硕抑扬顿挫道,“天子成年已久,为避王莽之嫌。曹公理应致政。且许都弹丸之地,亦非王都之选。故吉以为可效周制,卜都定鼎,还政天子,分封诸侯,以藩屏汉。至于迁都之选。长安、雒阳久经兵灾,早已荒芜。倒是襄阳乃世祖龙兴之地。未经战火。实为天子中兴养息之处。”

    蔡吉这一席话吴硕刚开始听着还连连点头,觉得眼前的女子字字珠玑一针见血。须知刘协和曹操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要亲政,一个不肯放权。再联想到其他几方诸侯这些年的表现。显然需要避嫌的远不止曹操一人。而许都也确实远不及长安、雒阳乃至邺城有王都之相。一旦曹昂与蔡吉等人达成协议那迁都更是铁板钉钉之事。然而越听到后头吴硕便越觉得不对劲。特别是当蔡吉道出“分封诸侯,以藩屏汉”之时,吴硕的脸色刷地一下就白了。以至于后头蔡吉有关迁都襄阳的提议他都没怎么听进去。

    说实话令周室江山传承八百年的周制历来都对于华夏的士大夫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否则当初王莽也不会借复古周制之名推行他的新政。然而刘协终究不是克商的周武王,如今的大汉也早已日薄西山。吴硕相信一旦刘协效仿周制放手蔡吉等诸侯封邦建国。那等待汉室的绝非中兴之世,而是列国纷争。

    列国纷争?而今这世道与之战国又有何异?——对于脑中兀自冒出的念头吴硕在心中自嘲地笑了笑。此时的他已然明了摆在汉室面前的道路仅有两条。一条是继续寄居权臣羽翼之下。直至权臣如王莽那般逼迫天子禅让,从而令汉室彻底消亡。另一条则是效仿周平王迁都避祸,坐视列国纷争。此项从长远来看虽也是条死路,但只要处理得当汉室至少还能像东周那般传承几代。

    这一刻吴硕深感汉室四百年的江山如千斤之鼎压在了他的身上。与此同时他脑中亦随之浮现出了那一日刘协枯坐永宁宫中的模样以及刘协将玉佩交给他时那双因求生而黑得发亮的眼眸。

    蔡吉坐在对面静静地观察着吴硕的神色由激动变为震惊。再由震惊变为自嘲,并最终陷入沉思。整个过程蔡吉没有插一句话,没有打一个眼色。因为她清楚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