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赞助金像奖

    第549章 赞助金像奖 (第2/3页)

陈柏生内心一番酝酿,整理好之前已经准备的说辞,先是问道:“叶生你认为港岛的电影,接下来的前景怎么样?会不会有它辉煌的时期?”

    “这样看来,你是很看好港岛的电影圈?”叶景诚没有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正确来说既然猜测到对方到来的原因,那他就没必要做一些无谓的交谈。

    “我觉得港岛电影在接下来,将会有一段非常好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我创办《电影双周刊》。”顿了顿,陈柏生又说道:“从叶生你名下的南国院线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陈柏生开始滔滔不绝的作分析,而且以南国院线作为议题,比如通过心的经营模式以及主体架构,去分析港岛的电影圈的发展和道路。

    目前来说南国院线相对另外几条院线,可以说是别具一格存在。首先是它的主体架构,不同于现有戏院的理念,比如单一银幕、还有以规模评定其影响力。

    南国院线的每一间影院,都是采取多银幕式的建造风格,最大的好处就是增设了不少座位。同样规模的小、中、大戏院,南国影院可以多增三百到一千五百个座位。

    事实证明这种‘多银幕式’的内部架构是对的,目前已经有很多戏院往这种模式转型,包括独立大型戏院的京华戏院,通过内部整顿足足增加了一千个座位。

    对比老式戏院最多只有两千个座位的份额,无疑让它成为了业界的巨无霸。当然,南国院线的影院不包括在内。

    要知道南国院线规模最大的一间影院,可是有着整整四千二百个座位,前身是五大戏院之一的油麻地戏院,可以说是港岛名副其实的第一影院。

    这还是因为一些设备安置原因,以及周边群体的消费上限,才没有将这间影院的作为最大化,否则还可以多增设一千座位。

    所以多银幕式戏院取代大型戏院是迟早的事,所以要看港岛电影接下来的发展好不好,通过这类新式戏院多与少就可以进行评定。

    其次是新旧式的戏院经营,旧式戏院是十分具有港岛特色的,比如戏院卖品部售卖的食物。

    诸如杂、鸡爪、猪头肉、玉米、肠粉等,都可以带到戏院里吃。夏天有水果,西瓜、菠萝、木瓜,有时还有卖甘蔗的,冬天还有热甘蔗……还可以抽烟,嗑瓜子。

    这种港岛特色也造成一个问题,就是让戏院的播放厅变得乌烟瘴气。食物的残渣随地可见,那些烟民每逢一场电影,都可以将播放厅搞得像雾霾一样。

    不像南国院线旗下的影院,严格规定哪些食物可以带进播放厅,哪些食物不可以带进播放厅,而且要杜绝随地丢垃圾的习惯,不允许观众在场内吸烟,营造到一个非常好的观看环境。

    陈柏生通过这方面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港岛的戏院连同电影圈在变,还是往好的方向变化,因此可以判断港岛电影的前景。

    说到这里,陈柏生总结道:“所以我想尽自己的能力,为港岛的电影作一分贡献。”

    “是吗?”叶景诚没有给出太大的反应,而是兴致缺缺喝了一口咖啡,然后要求道:“具体说一下你的想法。”

    “我觉得无论是好莱坞的奥斯卡、法兰西的戛纳国际、德意志的柏林国际、意大利的威尼斯国际这些国际电影奖项,它们都是意味着一个地区在影视方面的成功。”

    “就连呆湾也有属于自己的金马奖,甚至连一些made-in-HK的电影,都要等人家来帮我们评分。这样对港岛的业界可以说是一种侮辱,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来当家作主。”

    “是啊,叶少。阿生他很有诚意搞一个属于港岛的电影奖项,而且这个奖项对于身处港岛电影圈,上到制片和导演,下到编剧和演员,台前幕后都有很大的好处。”适时,陈德亮帮忙说好话道。

    “那你是代表私人,还是商会来支持他?”叶景诚问道。

    “两方面都有,一方面我非常看好港岛电影的发展,另一方面我这一次来,就是代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