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帝国大发展

    第一百七十章 帝国大发展 (第2/3页)

铁血青年军官团就是拥护林海疆的狂热组织,身为帝国元首的林海疆亲任铁血青年军官团的总团长,下设六名副总团长,可以说铁血青年军官团已经具备的政党的初步形态与意识。

    让临海堪称欣喜的是普鲁士勘探专家勘探海南的铁矿石成分与进口的高炉等完全匹配,少了之中的曲折,冶炼工业的基础乃是合金生产的必备重要条件,林海疆意图生产更轻、更坚固、更有韧姓的高锰碳化钢板才能够成为现实,有了好的钢材林海疆的海口造船的三座三万吨船坞才会有用武之地。

    林海疆倾其财力准备利用三年时间建设堪称世界一流也是规模最大的船坞,因为船坞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造船厂的规模,船坞是用于修造船舶的水工建筑物,布置在修造船厂内,主要是用于船舶修理,船坞是造船厂中修、造船舶的工作平台是修理和建造船舶的场所,是船厂中经人工处理的用于修造船的场地设施,船舶的建造和大修就是在船坞中进行的,所以能够拥有一流的船坞对于造船厂来说尤其至关重要。

    林海疆的超前意识可就难为坏了普鲁士汉堡造船厂的技师们了,他们别说建造,就是见都没见过三万吨的船坞,而且这个船坞要大量使用海南就地生产的混凝土和钢架架构,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次艰难的挑战。

    如同一件艺术品一般,艺术家以艺术的眼光在精益求精的追求,而在这些建造者的眼中,三万吨的船坞无疑可以堪称为世界级的奇迹,关键是这些船坞并不是一座,而是三座同时施工,对于每一道工序普鲁士人几乎都精益求精,严格把关,无论是募集的工人还是生产建设兵团都对这些铁面无私的普鲁士工程师们抱怨连天。

    林海疆视察的时候一、二、三号船坞的地基已经完成了浇筑,由于条件和技术的双重因素所限,林海疆的三座巨型船坞都是典型的干船坞,所谓的干船坞就是三面接陆一面临水,其基本组成部分为坞口、坞室和坞首。坞口用于进出船舶,设有挡水坞门,船坞的排灌水设备常建在坞口两侧的坞墩中,坞室用于放置船舶,在坞室的底板上设有支承船舶的龙骨墩和边墩,坞首是与坞口相对的一端,其平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半圆形和菱形,坞首的空间是坞室的一部分,在这里拆装螺旋桨和尾轴。

    望着浩大的工程已经忙碌的工人,林海疆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冒了多么大的风险在其中,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直接上马三万吨级大型干船坞,这拥有的不仅仅是勇气,甚至可以形容成盲目的狂热和不切实的追求。

    要知道地基的建设只过是一个简单的开始,干船坞是要配有各种动力管道及起重、除锈、油漆和牵船等附属设备的,当船舶进入干船坞修理时,首先用灌泄水设施向坞内充水,待坞内与坞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利用牵引设备将船舶慢速牵入坞内,之后将坞内水体抽干,使船舶坐落于龙骨墩上。修完或建完的船舶出坞时,首先向坞内灌水,至坞门内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牵船出坞,完成整个建造维修过程。

    然而包括配套的起重机、管道、水泵等等都需要从普鲁士购买进口,而且普鲁士也没有能够满足三万吨船坞所用的大型吊车起重机,林海疆也尝到了没有技术储备的苦果,所以只好一边建设船坞和帝国造船厂,一边让研究总署配合普鲁士全力研究超大型起重机,以备将来全部技术储备满足制造大型战列舰时的需要。

    对于元首下达的研制目标和任务,整个的研制总署无论是军用部还是民用部,全体研究人员早就麻木了,他们已经忘记了有多少个优先、特急、全力的研究项目了,百废待兴这个词语用在此时此刻林海疆的中华帝国上面,显得无比的贴切。

    林海疆要将海南岛与改名为帝国要塞的原苏门答腊岛加上台湾、琉球的冲绳岛营造成四个不沉的航空母舰,让这四个岛屿成为帝国海疆的一道绝对保卫线,以便未来将东南亚以及整个中南半岛全部划进中华帝国版图做准备。

    林海疆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有所企图和准备,在政治上以及着眼于未来的准备更为提前,甚至提前到了让胡伟民与张允季之流目瞪口呆的地步,林海疆在穷兵黩武的同时唯一真正下力气投入的就是在他的控制区域内推行六年制的免费义务教育,在部队林海疆可以推广扫盲班等等,但是面对整体低下的国民素质,林海疆只能从娃娃抓起了。

    不过林海疆的六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是带有一定强迫姓的,而且接受教育的男孩在满15周岁就要入读预备役士官学校,三年后满18周岁将会入伍服役六至八年,而后视情况转入预备役,帝国政斧安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