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政府组织(中央)

    东汉的政府组织(中央) (第1/3页)

    ————————————————————————————

    上公:太傅,每当新皇帝即位,辄置太傅录尚书事,总揽朝政。

    太傅有属吏,据《汉官》记载有长史一人,秩千石,掾属24 人,令史、御属22 人。

    ————————————————————————————

    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太尉: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最,表示政绩优异,殿,表示政绩下等)而行赏罚。除主兵政外,也兼管民政。太尉分领太常、卫尉、光录三卿。

    其属吏有长史一人,秩千石,总管各曹事务。诸曹掾、史、属24 人。在诸曹中,西曹主府中官吏的任用;东曹主二千石的迁转和任用;户曹主管民户、祠祀、农桑;奏曹主管奏议;辞曹主管辞讼;法曹主管邮驿日程期限;尉曹主管卒徒转运事;贼曹主管盗贼;决曹主管刑法;兵曹主管兵事;金曹主管货币、盐铁;仓曹主管仓谷。此外,还有黄阁,主簿录省众事,为阁下诸吏之长。又有令史及御属23 人,阁下令史掌管仪仗执事;记室令史掌管上章表报书记;门令史主管府门。其余令史掌管各曹文书。

    司徒:掌教化,分领太仆、鸿胪、廷尉三卿。属吏有长史一人,秩千石。掾属31 人,令史及御属31 人。

    司空: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司空主地,分领宗正、少府、司农三卿。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 年),改司空为御史大夫,职如司空,不领侍御史。其属吏有长史1 人、掾属29 人、令史及御属42 人。

    ————————————————————————————

    九卿: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

    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並太尉所部;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並司徒所部;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卿,並司空所部。东汉九卿之长均加“卿”字,其秩皆中二千石。

    一、太常,掌宗庙祭祀与礼仪。

    其属官据《百官表》载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又均官、都水两长丞,又诸庙寝园食官令长丞,有廱太宰,太祝令丞,五畴各一尉。”太丞令、丞,掌伎乐,国家有祭祀,请奏乐。太祝令丞,掌读祝文及迎送神。太宰令丞,掌宰牲及馔具。太史令丞,掌天时星历。太卜令丞,掌卜筮。太医令丞,掌巫医。令秩皆六百石。

    太常机构庞杂,其属吏掾史有:太常掾、太常掌故、太史掌故、史书令史、待诏、大典星、治历、望气、望气佐、高庙仆射、庙郎、寝郎、园郎、礼官大夫、曲台署长、写书官等,吏员多至二千人。

    博士也隶属太常,博土,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初期的博士掌望气迎神和卜筮诸事。至武帝建元五年(前186 年)立五经博士,专以讲授经学,宣帝黄龙元年(前49 年)员额增至12 人。博士的考试也归太常主持。

    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丞一人。明堂及灵台丞一人,二百石。本注曰:二丞,掌守明堂、灵台。灵台掌候日月星气,皆属太史。

    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本仆射,中兴转为祭酒。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本注曰:《易》四,施、孟、梁丘、京氏。《尚书》三,欧阳、大小夏侯氏。《诗》三,鲁、齐、韩氏。《礼》二,大小戴氏。《春秋》二,《公羊》严、颜氏。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太祝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凡国祭祀,掌读祝及迎送神。丞一人。本注曰:掌祝小神事。

    太宰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凡国祭祀,掌陈馔具。丞一人。

    大予乐令一人,本注曰:掌伎乐。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掌其陈序。丞一人。

    高庙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守庙,掌案行扫除。无丞。

    世祖庙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如高庙。

    先帝陵,每陵园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陵园,案行扫除。丞及校长各一人。本注曰:校长,主兵戎盗贼事。

    先帝陵,每陵食官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望晦时节祭祀。

    右属太常。本注曰:有祠祀令一人,后转属少府。有太卜令,六百石,后省并太史。中兴以来,省前凡十官。

    ————————————————————————————

    二、光禄勋,掌宫殿掖门户,有丞。

    其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沿秦制。此外,还有期门、羽林,都是光禄勋的属官。

    大夫掌论议,有太中大夫、光禄大夫、谏大夫,皆无员,多至数十人。”这些都是属于参谋顾问之官,初由武士任职,后才改用文学之臣。谏大夫,秩比八百石。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秩比千石如故。当时朝政多下公卿、大夫、博士议论,法令政策也多由此作出。

    郎,《汉书•;百官公卿表》云:“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比二千石。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除议郎外,皆主执戟宿卫。

    郎的属官还有:外郎,也称散郎或郎署长,冯唐曾任其职。车郎,主管车辆。辇郎、户卫、骑郎将、郎中骑千人等。所以郎官的数量相当多。凡在殿中为郎,常递补长吏。

    谒者,《汉书•;百官公卿表》云:“谒者掌宾讚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有仆射,秩比千石。” 可见谒者除掌传达,接待宾客外,还是宫廷的守卫。有时还受临时差遣。

    “光禄勋”设中郎将,秩比二千石。属官有给事期门。(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东汉末还有东、北、西、南中郎将)。

    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五官中郎,比六百石。本注曰:无员。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五官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唯议郎不在直中。

    左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左署郎。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皆无员。

    右中朗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右署郎。中朗,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皆无员。

    虎贲中朗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虎贲宿卫。左右仆射、左右陛长各一人,比六百石。本注曰:仆射,主虎贲郎习射。陛长,主直虎贲,朝会在殿中。虎贲中郎,比六百石。虎贲侍郎,比四百石。虎贲郎中,比三百石。节从虎贲,比二百石。本注曰:皆无员。掌宿卫侍从。自节从虎贲久者转迁,才能差高至中郎。

    羽林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羽林郎。羽林郎,比三百石。本注曰:无员。掌宿卫侍从。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补。本武帝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岩下室中,故号岩郎。

    羽林左监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左骑。丞一人。

    羽林右监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右骑。丞一人。

    奉车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掌御乘舆车。

    驸马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掌驸马。

    骑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本监羽林骑。

    光禄大夫,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凡大夫、议郎皆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令所使。凡诸国嗣之丧,则光禄大夫掌吊。

    太中大夫,千石。本注曰:无员。

    中散大夫,六百石。本注曰:无员。

    谏议大夫,六百石。本注曰:无员。

    议郎,六百石,本注曰:无员。

    谒者仆射一人,比千石。本注曰:为谒者台率,主谒者,天子出,奉引。古重习武,有主射以督录之。故曰仆射。常侍谒者五人,比六百石。本注曰:主殿上时节威仪。谒者三十人。其给事谒者,四百石。其灌谒者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掌宾赞受事,及上章报问。将、大夫以下之丧,掌使吊。本员七十人,中兴但三十人。初为灌谒者,满岁为给事谒者。

    右属光禄勋。本注曰:职属光禄者,自五官将至羽林右监,凡七署。自奉车都尉至谒者,以文属焉。旧有左右曹,秩以二千石,上殿中,主受尚书奏事,平省之。世祖省,使小黄门郎受事,车驾出,给黄门郎兼。有请室令,车驾出,在前请所幸,徼车迎白,示重慎。中兴但以郎兼,事讫罢,又省车、户、骑凡三将,及羽林令。

    ————————————————————————————

    三、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卫尉秩中二千石;设丞一人,秩千石。属官有公车司马令、丞,掌守司马门,凡天下奏事,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