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世纪的四大帝国(1)罗马帝国

    公元2世纪的四大帝国(1)罗马帝国 (第3/3页)

于战争的基本停止和清剿海盗的成功,奴隶来源显著减少,奴隶价格日趋昂贵。据统计,普通奴隶的平均价格在公元前2世纪仅为300至600塞斯退斯,而在公元1世纪则提高到2000塞斯退斯。奴隶消极怠工、破坏工具、逃亡甚至杀死奴隶主和发动暴动进行反抗的现象屡有发生。强制性的奴隶劳动效率低下,加上当时地价提高,农产品销售竞争剧烈,使得集中使用奴隶劳动的庄园不仅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困难,而且经济收益也日益降低,逐渐变得无利可图了。公元1世纪罗马农学家科鲁麦拉列举了使用奴隶从事农业劳动的害处,将农业衰落归咎于“把农业交给奴隶中最坏的奴隶,就象交给行刑吏去惩办一样”。他指出,要关心包括奴隶在内的生产者,奖励女奴生育,对待奴隶要有温和态度。还主张把不适于奴隶劳动的土地交给自由佃农耕种,即以租佃制部分地取代奴隶制。当时,有些奴隶主被迫改变对待奴隶的态度,给奴隶以一定的自由以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于是,释放奴隶日益增加,共和后期出现的授与奴隶“特许析产”的制度,即奴隶主分给奴隶经营或管理一部分财产而坐收其利,开始广为流行。在立法方面,也颁布法令,禁止奴隶主杀死奴隶。同时,对待奴隶的思想观念相应地也有变化。哲学家辛尼加说:“奴隶制是反自然的,是和本性及其固有的自由相抵触的。”这些说明奴隶制危机正在逼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奴隶制补充的隶农制便应运而生了。

    cmfu发布  隶农(又音译作科洛尼)最早在公元前2世纪出现于意大利,最初是指承租别人土地的佃户。这种佃户有大小之分,小佃户大多是失地或少地的农民;大佃户则是拥有雄厚资金和众多奴隶而以经营农业获利的人。他们都是享有公民权和其他法律权利的自由民。他们通过契约从土地所有者手中租用土地,地租一般支付货币,租约为5年左右。隶农可把租来的土地转租给别人,也可以在租地外耕种自己的土地。起初,小佃农承租土地限于偏远地区和山区各地,隶农制尚不流行。后来,由于受到斯巴达克起义的冲击,一些大奴隶主鉴于集中使用奴隶劳动存在危险,转而把一部分土地作为特许析产交给奴隶经营,或出租给隶农耕作。于是,隶农数量日益增多,存在范围较前广泛,但在农村中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阶层。

    cmfu发布  公元1至2世纪,由于意大利土地关系的变化,奴隶制出现危机征兆以及劳动力来源紧张,隶农制在意大利逐渐盛行,并扩展到许多行省。当时,土地租佃的范围相当广泛,出租的土地有国有地、皇室土地、城市公地、私人大地产、城市议员和老兵的中小地产等,承租人仍有大佃农和小佃农之分,但以小佃农为主。科鲁麦拉在《论农业》中提到,大庄园中的生产者分为两种,“这些人是隶农和奴隶,就是不带枷锁的和带枷锁的”。这说明隶农制较前普及了。在帝国初期,隶农的身份仍是自由佃农,他们和地主的关系仍然建立在契约之上,其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均有一系列法律上的规定。后来,随着大庄园经济上自给自足和独立倾向的加强,商品货币关系的萎缩和隶农负担的加重,隶农的身份和地位也逐渐发生变化。从公元1世纪末起,在意大利隶农中实物地租逐步代替了货币地租。有关隶农权利和义务的契约与法律规定,在实践中也往往受到破坏。官府和有权势的地主通过经济或非经济的强制手段,对隶农加紧压榨和勒索,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而隶农作为小租佃者在经济上具有脆弱性,任何天灾人祸都有可能使其负债或破产。贫困的隶农依靠土地所有者提供的生产工具进行耕作,或因负债而将财产抵押给地主,因此逐渐固着于土地,出现强制租佃和承袭租佃的现象,他们和地主的关系逐渐变成不是靠租约规定,而是依靠习惯来调节。所有这些说明隶农的人身隶属和依附倾向日渐增强。公元3世纪危机则全面加剧了这一过程,使隶农在实际上丧失了自由民身份和独立的经济地位,终于导致隶农转变为罗马奴隶制解体时期介于自由民和奴隶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依附农民,乃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世纪农奴的先驱。

    cmfu发布  帝国前期的文化  罗马帝国的建立,促进了地中海周围广大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帝国前期罗马文化吸收了许多民族的文化成果,进入了兴盛时代。

    cmfu发布  (一)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老普林尼(约公元23—79年)。他参考2000多种著作,写成《自然史》,共分37卷,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动植物、农业、医学、矿物、工艺、绘画和雕刻等。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几乎把当时所知道的各科知识都包罗无遗。当时,罗马农业科学的成就很突出,它既总结意大利农业生产经验,又吸收了希腊和迦太基的成就。继共和时代农学家加图和瓦罗之后,公元1世纪出现了农学家科鲁麦拉。他著有《论农业》,分为12卷,不仅涉及农牧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论述了社会经济关系。

    cmfu发布  罗马军队四出征讨和商人长途贩运活动,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屋大维时代曾编制了地图。公元1世纪初,希腊人斯特拉波编著了一部《地理学》,共17卷,把当时西方所积累的地理知识作了总结,还绘制过一幅包括欧洲、非洲和亚洲的世界地图。公元2世纪托勒密所著的《天文学大全》,对天文学有所贡献,但他继承并完善了地心说天文学体系,其谬说后来统治欧洲达1400年之久。

    cmfu发布  罗马医学是在希腊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提比略时代的名医塞尔苏斯写过一部医学论著,残篇保存至今。公元1世纪中叶,提奥斯科里德斯所著的药书,论述了600余种植物及其药性。马可奥勒略的御医盖伦(公元129—199年)著述甚丰,对解剖学、生物学、病理学和医疗学等均有建树,长期在西方医学界被奉为经典。

    cmfu发布  (二)哲学。帝国前期唯心主义占据着统治地位。新斯多噶派相当流行,它抛弃了早期斯多噶派的唯物论因素,宣扬宿命论和禁欲主义,主张以个人道德修养求得社会的和谐,完全蜕化为宗教伦理思想。其主要代表是尼禄的老师辛尼加(公元前4—公元65年)。随着帝国趋于衰落,新斯多噶派的思想更加消沉。马可奥勒略皇帝也是一位新斯多噶派哲学家,在他的《沉思录》中反映出悲观厌世思想。同时,新柏拉图派和神秘主义思潮也在罗马繁衍开来。公元1世纪,亚历山大里亚的斐洛创立了逻各斯观念,并说逻各斯为神的最初启示和创造力,号召人们要克服物质罪恶,向神忏悔求救。这些唯心主义说教,反映了面临社会危机的奴隶主阶级的腐朽没落和悲观绝望的思想情绪,他们企图从哲学中寻求自我安慰,并用来欺骗麻痺人民群众。

    cmfu发布  公元2世纪唯物论哲学思想的代表是琉善(约公元120—200年),其主要作品有《神的对话》等。琉善推崇伊壁鸠鲁的唯物论思想,抨击宗教迷信,主张财产公有,人人平等。他的唯物论和无神论思想对后世颇有影响。

    cmfu发布  (三)文学。屋大维统治时期被称为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屋大维对诗人恩宠有加,诗人则为皇帝歌功颂德。著名的诗人有维吉尔(公元前70—公元19年)、贺拉西(公元前65—公元8年)和奥维德(公元前43—公元17年)。

    cmfu发布  维吉尔著有牧歌和农事诗,生动地描绘了意大利的田园风光和农民的生活情景。他在晚年仿照荷马史诗写成《埃尼伊德》,歌颂罗马,美化屋大维,把他说成是特洛耶战争中神话英雄埃尼亚斯的后代。贺拉西的《颂歌》歌颂罗马的光荣伟大,赞美屋大维的丰功伟业,堪称抒情诗的榜样。他的《讽嘲集》和《书简集》则是教谕诗的范本。奥维德擅长写作爱情诗,他的名著《变形记》在神话题材中穿插爱情故事,成为古代神话的宝库。他在流放中写的《悲歌》和《本都书简》等作品,则充满着对故土亲人的怀念之情。

    cmfu发布  帝国前期还有各种形式的散文作品。公元1世纪中叶,讽刺作家佩特洛尼乌斯著有《撒提里康》。后一世纪,阿普列优斯的《金驴记》也饶有风趣。

    cmfu发布  (四)史学。帝国前期出现了不少著名历史学家和卷帙浩瀚的历史巨著。李维(公元前59—公元17年)竭毕生之力,写了《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叙述始自罗马建城,止于屋大维时代末年。全书142卷,今仅存35卷及少数残篇。李维追述罗马历史发展之艰辛和伟大,进行道德说教,以激发爱国热忱。他的著作旁征博引,资料丰富,但内容过于庞杂,史料未予严格审别,有些记载明显有误。塔西佗(约公元55—120年)是共和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著作是《编年史》和《历史》,分别叙述从屋大维统治末年到尼禄,以及弗拉维王朝的历史。他在《日耳曼尼亚志》中描述了日耳曼诸部落在氏族公社后期的社会概况。塔西佗的著作深刻揭露了罗马****政治的黑暗和腐败,对后世反对****统治有着强烈影响。与塔西佗同时代的希腊史学家普鲁塔克(公元46—120年),曾写了一部《希腊罗马名人传》,包括有50篇传记。他所写的传记,都是通过具体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来发挥他自己的伦理思想。这部传记虽欠严谨,浸透着英雄史观,但它取材宏富,文笔优美,保存着不少业已散失的史料,仍不失为古代重要著作。历史学家斯韦东尼阿斯(公元75—160年)著有《罗马十二凯撒传》,这部著作为传记汇编,从凯撒到图密善各有一篇传记。普鲁塔克和斯韦东尼阿斯的著作,开创了西方史学传记体的先河。

    cmfu发布  此外,阿庇安(约公元95—165年)用希腊文写了《罗马史》,共24卷,今仅存11卷,记述从王政时代到图拉真时代的历史。他在编写体例上按国别或重大事件来命篇,叙述其前因后果,本末始终,可算是西方史学中“纪事本末体”的创始者。他还能注意到历史事件的社会经济根源,把罗马共和时代的社会斗争归结为关于土地所有权的斗争,这在古代历史学家中确实是难能可贵的。罗马统治下希腊化地区另一位历史学家阿里安(约公元96—175年),著有《亚历山大远征记》等,对亚历山大东侵活动作了翔实而生动的描述。

    cmfu发布  (五)法学。帝国前期是罗马法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帝国社会中,庞杂的法令需要加以编纂整理,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生活日趋复杂化,也要求在财产关系方面确切地规定权利与义务,因此,法学家的活动十分活跃。他们除了协助国家进行立法和汇编法令的工作,还担负着答复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指导诉讼,编撰契约合同以及其他法律事项。屋大维曾赋于一些法学家以公开解释法律的特权。从公元1世纪起,法学家纷纷著书立说,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相当流行,蔚然成风。著名的法学家拉比奥和卡皮托分别对罗马法进行整理、分类和注释工作,他们的弟子还形成了普罗库路斯派和萨比鲁斯派两大派别,长期进行激烈争论。2世纪法学家盖约著有《法学阶梯》。在二三世纪之交,罗马先后出现了五大著名法学家:盖约、巴比尼安、包鲁斯、乌尔比安和莫迪斯蒂努斯。罗马皇帝曾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有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他们的著作来解决。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3世纪末和4世纪初,法学家编纂了《格里哥里安法典》和《赫尔摩格尼安法典》,前者包括3世纪下半叶的法律,后者包括294年以后30年的法律。到提奥多西二世时,颁布了《提奥多西法典》,这是帝国最早的一部官方法典。它包括着4世纪以后皇帝敕令,共16卷。后来,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时,则在前述基础上编成了集罗马法大成的《国法大全》。

    cmfu发布  (六)建筑艺术。罗马的建筑业在共和后期相当发展,到帝国前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皇帝和贵族竞相兴建宏伟建筑和公共设施,以显示皇权的威严浩大和帝国的繁荣强盛。于是,许多神庙、宫殿、剧场、竞技场、议事厅、凯旋门、纪功柱,以及浴池和输水管道等,都陆续兴建起来。罗马的建筑采用希腊的营造法,但也有创新,即普遍采用石拱结构,使建筑物不仅坚固耐久,而且显得庄严肃穆。罗马最宏伟的神庙是供奉朱庇特等神的万神庙。韦伯芗至提图斯时代建造的大圆形竞技场,则是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可容观众8万人。最壮观的一座凯旋门,是由提图斯在镇压犹太人起义后建造的,它由云岗石砌成,在拱门上铭刻着歌功颂德的文字和美丽的浮雕。图拉真在征服达西亚后树立了一个纪功柱,高约43米,柱面上雕刻着连环式浮雕,表现远征达西亚的情景。此外,罗马的驰道、浴池、输水管道和桥梁的建筑,也富有特色。罗马的宏伟庄严的建筑及其装饰艺术,对后世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cmfu发布  --------------------------------------------------------------------------------

    cmfu发布  ① 元首乃元老院中首席元老和公民中第一公民,享有很高声望。屋大维采用这一称号,显示自己忠于共和制,而非实行军事独裁。

    cmfu发布  ① 桓帝延熹九年为公元166年。大秦指罗马,安敦即安敦尼王朝皇帝马可奥勒略(公元161—180年)。日南位于今越南的中部。

    cmfu发布

    如果您在观的过程中遇到:章节缺失、暂无收录、加载过慢等问题,请加入快眼看书官方Q群:,进行反馈,我们有7*24小时人工客服及时您处理,给您带来的不便请谅解,谢谢您支持快眼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