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节 陈举的便宜侄儿们

    第183节 陈举的便宜侄儿们 (第3/3页)

个正太们一见陈举进门,连忙在陈群的带领下。  起身行礼道:“侄儿陈群(陈登……)拜见叔父大人……”

    陈举坐到了主位上,笑着一摆手,说道:“各位贤侄免礼。  ”看着这些一脸仰慕的正太们,他心里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妈的,我怎么就莫名其妙的成了他们的叔叔了,真是※#◎□§……。

    …………

    俗话说的好,“人一阔。  亲戚就多”,咱们陈大官人也不例外。  自从他在陈寔巨巨地主持下,莫名其妙的归了宗谱之后,亲戚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一时间,好多自称是陈太守亲戚地人都跑来认亲、打秋风、走关系什么的。  其中不但有他族谱所在的广陵陈氏,就连什么下邳陈氏、汝南陈氏、南阳陈氏等等也有人跑来认亲,甚至还有拖家带口跑来投奔这位阔亲戚的。  反正就这么两年多功夫,咱们陈大官人就一下子多了好多个叔叔伯伯、族兄族弟、侄儿侄女。  甚至还是侄孙儿侄孙女什么的。

    妈的,老子明明是21世纪的好青年啊,怎么在东汉就有这么多乱七八糟地亲戚啊。  这些来认亲的人,简直让陈大官人头都大了几倍。  要是不理睬吧,可又不符合当时的社会风气。  在汉代那时,一个家族中富裕的支派,是有扶助贫穷支派的义务,如果对这些家伙不闻不问的话。  是会影响声誉的。  但是要理睬这些家伙吧,可谁架得住这么多亲戚呢?

    来自现代的陈大官人毫无这方面地经验,简直被这些“便宜”亲戚搞得快焦头烂额了,只得召集心腹商议。  还好陈举的心腹手下里,还是有几个都是出身大家族的,有应付这种事情的经验。  在他们建议下。  陈举仅仅收留那些有一定能力的,至于那些一般的就要么给点钱打发走,要么就随便找个什么地方安置一下,帮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就行了。

    可是像陈寔、陈珪这种非常牛逼地支派上门认亲,可就不能随便打发了。  陈寔这样的大牛就不用说了,陈珪这家子的来头也不绝对不小,陈珪的伯父就是前太尉陈球,自己又是沛国相,还有个弟弟陈瑀是朝中的尚书仆射,标准的官宦世家。

    当然。  以陈珪这种身份。  也根本不用到陈举这里打秋风,他来认亲主要是两个目的。  一个是出于对陈举的景仰。  由于《自然科学》的广为传播。  陈大官人现在可称得上一代宗师了;再加上治理东莱的政绩摆在那里,想不佩服都不行啊。  另一个原因嘛,自然是为了大家熟悉之后,便于在官场上互相照应,一家人再这么总比外人好说话啊。  (这种事情虽然不是绝对,但多数情况确实如此,古代人比现代人更加重视血缘关系。  )

    陈大官人又不傻,当然也想得到这点,在朝中多几个当大官地亲戚,有什么不好呢。  大家都是二千石高官,一方大员,以后要是有个什么事,互相声援一下,也是好事。  更何况,这爷俩可都是人精啊,都是高智商地人物。  在另一个时空里,他们爷俩可是把吕布那个膨胀版汤哥当猴耍的人啊。  而陈登更不得了,只是凭着几千人马,就多次阻截了孙家地北上,把孙家的一干人折腾得都没了脾气,连孙权都差点被抓。  要是能收为己用,那可是大大有得赚的事情。

    于是乎,尽管陈珪和陈举,一个是下邳陈,一个广陵陈(还是自称,天晓得是不是),可出于各自的考虑,双方一拍即合,就这么成了堂兄弟。  于是,陈大官人就多了陈登这个便宜侄儿,而颖川的陈群和陈忠,更是在陈登之前,就叫他叔叔了。  随着认亲的潮流,南阳的陈震、汝南的陈到、广陵的陈矫(8岁,在元元小学就读)这些个正太们,自然也先后成了他的便宜侄儿。

    当然,其他地方的亲戚也绝对是少不了的,比如纳粹党的骨干、西河郡主薄——陈琳也是广陵的,当然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他的便宜堂弟。  这些亲戚还只只是陈举精心挑选的极少部分,要是真的来者不拒的话,叫他叔叔伯伯、族兄族弟、侄儿侄女等等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起码都可以编成一个师以上。

    现在的陈大官人,一下子就从原本的孤家寡人,变成了拥有好多亲戚的世家子弟(广陵陈氏是当时有名的世家)。  这些事情虽然让他头大,不过也是好处居多。  在那时,如果背后有个庞大的家族支持,可以得到人员、资金、社会关系网等各方面的支持,一旦有了这些东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非常有利的条件。  而且,古代的宗族观念和血缘观念是很厉害的,同一宗族的人作为属下,在忠诚度方面,一般都比较可kao(当然也不是绝对)。

    【……第183节  陈举的便宜侄儿们 --绿@色#小¥说&网--网文字更新最快……】@!!【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